第15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多校开展
亲近春天校外实践
孩子为上 收获成长
快乐阳光在课间
文化路二小
举行爱师主题演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孩子为上 收获成长
——读《教育即人学》有感

杏坛心语

怀着期盼与兴奋的心情,打开了任永生的《教育即人学——一个教育局长的行动研究》。从“教育要让人真正成为人”,到“学生是教育的最大资源”,再到“构建教为学服务的课堂”,任永生带领我们回到教育的原点,再次印证了这样的道理——只有真正关注孩子,才能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常常在想: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今天,很荣幸在《教育即人学》里找到了答案。

答案一:关注孩子的成长。

一、二年级,是一段热闹而又充满惊喜的旅程。会有孩子,在清晨到校后,羞怯地跑到我面前,茫然地问着:“老师,我的语文书忘到家里了,怎么办?”也会有孩子,在课间操的时间,气喘吁吁地报告老师:某某人踩了我一脚,好疼啊!还会有孩子,在下午上课的时候,小眼睛不自觉地“东张西望”……

的确,飞尘、喧嚷、荆棘一直都在,所有的“热闹”尚未休息。但是,我们的目光不应该仅仅关注于此。在陪7岁孩子一起成长的道路上,理想的终点,不是学会了某某生字的笔顺,不是“=”后面的数字正确与否,也不是试卷上一个个鲜红的“100分”,而是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漫漫人生增添动力的“宝库”。

答案二:关注孩子的参与。

任永生说:每个人受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幸福的人生。孩子获得幸福的第一步,就是让每个你参与进来。我们的教育历程里,有每一个你成长的点点滴滴。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给他们什么样的生活。”我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做一个有特长、爱自己、享生活的人,所以,我要你们都有“大拇指”相伴。口语一流的王晨熙,小手轻轻翻书的魏文翰,有“小百灵”之称的王允晰,自信勇敢、擅长书写的苏怡欣……你们的“大拇指”正闪闪发光。

答案三:关注孩子的“学习”。

“学”是高效课堂的逻辑起点。课改就是要构建一套以“学”为中心的观念体系,教师要把自己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服务者,掌握一套以“学”为中心的行动模式。在任永生看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主导与主体位置不可互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最大的资源,应充分挖掘,教师则应担当起激发者和点燃者的角色。要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把管理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发展。

朱永新老师曾说:生活永不完美,教育总有难题;任永生的“教育即人学”的声音,掷地有声。我深深知道: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一个学生。作为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在面对一个个迎面飞来的问题时,要学着不躲避、不放弃,脱下成人外衣,从儿童视角出发,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参与及“学习”,陪学生一起收获。

郑东新区普惠路小学 寇宁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