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里人 侯发山 靠山屯有一家农家乐,有不少野味,除了常见的野猪肉、土鸡肉、野兔等野味之外,还有一些平时不多见的蛇类、乌龟、鹿肉什么的,诸如“柴火烧狼崽肉”“红腰豆焖乌龟”等。我去的次数多了,跟老板二狗熟悉,他透露说,也有一部分是圈养的。其实他不说我也能猜测个八九不离十,吃过瘾了就行,我也没放在心上。 随同去的老孟,是个盖房子的,尊称房地产商。这天是他请客,刚坐下,就对二狗豪气十足地说:“先来盘鳄鱼肉。” 二狗忙掏出烟来给我们散烟:“老板,这个真没有。不信您问侯先生。” “行了老孟,有那个意思就行了……来,土鸡一只、野兔一份……”二狗拿我当救星,我不能不出面。我知道老孟这人,在有些人面前当孙子,来这里尝尝当大爷的滋味,找找平衡。 二狗这儿有个规矩,点菜后先交钱再上菜。二狗曾解释说,怕客人喝多了,算账时迷糊,误以为多收他们钱了,到时掰扯不清。 我点完菜,二狗一算账,四百八。老孟从钱夹里捻出四张老人头。二狗说,俺是实诚人,饭菜也是实价格,没法优惠。 老孟又抽了一张五十的。二狗还是不愿意。 我见识过二狗的较真,劝老孟:“人家不容易,你也不差这一星半点儿,给了吧。” 老孟没说话,又掏出一张十元的。 “还差二十。”二狗伸着手,很执着。 我看不过去,刚要掏钱,老孟见状,忙掏出一张五十的摔给二狗:“不用找了。” 二狗也不说话,又找回老孟三十元。 “太抠了,以后打死我也不来了。”老孟黑着脸。 菜一道道上来了。味道嘛,也确实不错。气氛在酒精的滋润下活跃起来,老孟的脸色慢慢变得红润了。 这当口来了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高声叫道:“一碗鸽子面。” 二狗笑眯眯地应答着,收下了男孩递过去的一张红色的钱币。 我忍不住提醒二狗:“狗老板,你可看清楚了,他给你的可是冥币!” “我知道。”二狗说罢,就把团在手里的冥币撕了。“孩子得过脑膜炎,脑子不大灵醒。” 老孟道:“咋说也不能干赔本买卖啊。”口气完全是在嘲讽二狗。 “一碗面,没啥。不只是我,村里凡是开店铺的都这样对他。”二狗道。 服务员刚好过来上菜,说:“这个孩子是村长的。” 老孟放下酒杯,冷冷一笑,说:“谁说山里人老实?也会拍马屁嘛。” 二狗说:“别说吃碗面条,吃俺身上的肉俺都舍得。” 想想也是,二狗毕竟受村长的领导嘛,七事八事的都要仰仗人家,宅基地啦,计划生育啦,粮食补贴啦,多了去。我忙给老孟碰杯,意思是不让他再嘲弄二狗。人嘛,谁容易?! “我明白了,村长在这里挂着账……行。狗老板会做生意。”老孟一副豁然明白的样子。 二狗叹口气,说:“去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下大暴雨,村长进山巡视,发现刘大爷的屋子裂缝了,忙把刘大爷背出屋子。刘大爷说他的收音机还在屋里。刘大爷孤寡一人,收音机可是他的宝贝。村长就放下刘大爷,刚返回屋子,轰隆一声,屋子塌了。等到把村长刨出来,已经成了肉饼……刘大爷在屋子前跪了整整一天。” 我们几个人一下子都沉默了。 临走时,老孟不声不响甩到吧台上五张老人头。 “老板,已经算过账了,您是不是喝多了?”二狗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那个,那孩子想吃啥你就做啥……”老孟头也不回,走出了农家乐。 半个月后,接到老孟的电话,邀我一起去靠山屯。我说,嘴又馋了?老孟说,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