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新书架
散文
民俗
小小说
绿城杂俎
lh6310
lh63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绿城杂俎

且说列子“ 御风而行”

慎廷凯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子,是一位名扬世界的历史名人。他出生在郑州东郊原来的“圃田泽”,即当代管城区的圃田镇,现归属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列子是继老子之后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被誉为“世界寓言之父”。在故乡人的眼里,把他看作“神仙”,特别是他“御风而行”的故事,流传已久,妇孺皆知。

今年植树节那天,省、市杂文学会部分杂文家、作家,应省御风列子文化研究院之邀,前往圃田镇,踏访列子祠堂、墓园和遗址,并与列子小学的师生们一同栽植了一片杏林。其间,与圃田列子小学校长吴建增聊起列子“御风而行”的故事,他说,史书中确有关于列子“御风而行”的记载,说他常在春天乘风而游八荒,行到哪里,哪里就枯木逢春,重现生机;而他离去之后,则草木皆落。民间的一些传说,大抵来源于《列子》等史书的记载。

列子到底能否“御风而行”?据晚于列子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殆哉!故曰:至人无极,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相传列子能乘风游行,御风的技术很好,十五日后回到家里。这样的事世上不是常见的。虽然免于步行,还必有待于风。若乘天地之正气,顺万物自然之性,适应自然之意外变化,即可遨游于无穷的宇宙,自不必有待于外物为助。而他将何所待哉!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才能任顺自然,忘了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真正的圣人,无意于求名。按照庄子的看法,列子未能驾风而行,主要是其修养还未达到一定高度。

据《列子》书中记载,列子拜老商氏为师,向他学会了“凭虚御风”的技能。回到家里以后,有个叫尹生的人,特意找上门,一再恳求向他学习御风绝技,并住在列子家里,可是列子总是默然不理,最后尹生愤然离去。而过了几个月,尹生又回来,做了自我批评,又再三要求学习御风之技。列子看他态度诚恳,平静地说,自从我拜老商氏为师,跟伯高子结为朋友,经过三年时间磨炼,才变得心里不敢有是非的念头,口里不敢言利害得失。五年以后,心里变得有意识地思考是非,嘴里有意识地谈论利害。七年以后,心里要想什么就想什么,反而想不到是非。九年以后,任我心中所想,放开嘴巴去说,不知道我的是非利害是什么,也不知道别人的是非利害是什么。这样内心与外物的界限就茫然无存了。于是,心神凝聚,形体消释,骨肉融化,好像身体所依附的是木干,脚上所踏的是叶片,不知不觉,随风飘浮,最后我也分不清是“风乘我还是我驾着风”。最后,列子劝说尹生道:“ 你拜到我门下为弟子,还不到一个时辰,就怨愤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你身体的任何部分都不会接受,四肢任何部分都无法载动,你还想凌空乘风,怎能办得到呢?”

列子的此番话,是在告诉尹生,所谓“御风而行”即“不知不觉随风飘浮”,“分不清风乘我还是我驾着风”,而非一般人理解的像鸟儿那样凌空飞翔。正如庄子所说,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是说他行走的技术很好,高于常人的水平。只有达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方可达到遨游无穷的境界。

列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也是文学家。他贵虚尚玄,往往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寓言故事中。他苦练“御风而行”,渴望得道成仙,但事与愿违。他开始并不理解,直至多年之后,才终于弄明白,原来“御风之术”,不过就是“内外如一、通体光明”的感觉!

列子并不是什么“神仙”,而是一个崇尚清虚的道家思想代表,是一位圣者,一位值得崇敬的先贤。他所谓的“御风而行”梦想,在那个时代,是难以实现的。但他给后人飞向太空留下了无穷的遐想,为人们描绘了美好的中华之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