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春光与燕子同驻
公园即景
等之不休(国画) 黄永玉
梨花园内
龙骨汤
曾经的饥饿
钥 匙
山水(国画) 吴 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曾经的饥饿

袁占才

我们的舌尖不行了,什么入口都淡而无味。为刺激感觉,大把大把放佐料,嗜辣嗜香嗜咸,山案一样的点菜,寻艳猎奇,不敢吃、不该吃的东西统吃,吃的没有剩的多。

由肚皮撑着的肚子还是那么大,何以吃什么都不再新鲜?这原因并非我们舌尖退化,味觉蜕变,而是生活条件好转,过于丰衣足食之故。人们不再挨饿,不再饥寒交迫食不果腹;体会不到由饥饿所引起或产生的一系列无奈而又残酷的生理心理反应。

常常回忆起我小时受饿的情景,那时吃什么都有味道。

我小时正逢“文革”,家中姊妹又多,记忆里肚子总是空落落的,放学到家见母亲,先扒筐儿掀锅盖找吃的,娘说:“你是饿死鬼脱生?”我委屈:“肚子饿, 我有啥办法?!”一天三顿,玉米糁汤煮红薯,即使变花样,还是以红薯作主料:红薯叶红薯干,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吃红薯吃得心酸害怕,提起来爱恨交加,既感谢它让人活命,又疑惑这土地何以只会生长这东西。

一年里,平时难见一丝腥荤,只年节家中才割那么一点点儿肉,割的是肥多瘦少。肥肉香。即便如此,母亲还总是把肥膘再过过锅,油熬出,封存起来炒菜用,油渣则剁碎掺进萝卜馅包饺子。这就是节日最好的生活改善。有一年,我连着好几次偷剜腥油化到稀面条碗里津津有味喝时,被母亲发现,挨了一通骂,再不敢了。

大哥成家后分门另过,大嫂有哮喘病,瘦得像细麻秆。大哥心疼大嫂,剜窟窿打洞挣俩钱,进城割一小疙瘩儿羊肉,剁成馅包饺子,自己不吃看着嫂子吃。嫂子却也并不独吃,总是先盛一碗半碗的,避着我等姊妹们端给母亲。母亲见了,皱皱眉,叹叹气,摇摇头,接了,自己也舍不得吃一个,留待我们回来,这个分两个,那个分三个。问母亲为什么不吃一个,母亲回说她不爱吃,我们也并不为怪。背人处,母亲劝大哥:“你不会说说她,过日子要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大哥只一味嘿嘿地笑。大嫂早逝,若干年后,母亲还逢人唠叨:“多孝顺的媳妇啊。”说着说着,她眼角就湿润了。

那年月,“贼来不怕客来怕”。怕也不行,客来也还是要倾力倾情招待的。外出借盐、借面、借鸡蛋是常事。借面烙馍,不烙油馍烙饼馍;三两个鸡蛋,煎得黄鲜鲜的,覆到萝卜丝菜上面,好看。吃饭时,母亲把我们姊妹几个哄到灶间,怕我们的馋相扰了客人的食欲。客人也都知道我家的窘境,凭了母亲怎么劝,只象征性夹一两块儿,就放下碗筷说吃好了。母亲心知客人的意思,赶紧把剩菜剩馍端出来,给我们一人卷一个,催上学走。我们乐颠颠慢吞吞,吃一路唱一路,整个下午,上学格外有精神。

及至上高中住校。一周背几斤玉米换粮票,拿一瓶萝卜丝作菜。冬天天凉还好些,夏天,周四左右萝卜丝就变味了,忍着吃到周六。我算是我们家上学学得好的一个,特殊待遇就是常随父亲进城卖红薯粜粮食跟班算账。我乐得去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粜完粮食父亲会给我买一毛钱一碗的胡辣汤。这是对我的最高奖赏。胡辣汤麻辣,蜇得舌头忍不住伸到口外,实在过瘾。村上十一叔被誉为“故事篓子”,我缠着他讲了很多“瞎话”,最爱听的是他讲“王小砍柴”,说那王小偷来一个拨浪鼓,一摇,瞬间,“四盘两碗一火锅,正中间夹着热腾腾的小蒸馍”。那时,我认为人生的最大幸福就是天天喝胡辣汤,隔三岔五能四盘两碗一火锅一回。

这样的日子,虽吃不饱,但贴肚皮强忍饥,毕竟还算不得过于忍饥挨饿。有的学生家里更为困难,几致饿晕过去。闲来,我们相互交流饥饿的感受,这个说:我饿得两眼发绿,喉结一伸一缩,大脑一片空白。那个说:我一阵阵眩晕,看眼前东西什么都是吃的。还有说:我肠胃蠕动,像狼掏不是狼掏,像刀剜不是刀剜,前心贴后心,六神无主。我对饥饿的体验没有他们切肤,但感觉到了饥饿恣意蹂躏无辜生命的悲痛。及至后来听老辈人讲上世纪40年代初的大饥荒、60年代初的大年馑,野菜、树皮、草根吃尽,又吃滑石吃麦秸,人或浮肿饿死,或撑胀而死;庆幸生之也晚,遇了这样的好年代、好年景。

人在饿时,是没有什么闲情逸趣的,甚而更多的是对于人生的失望或绝望。如果说有企求,那就是吃一顿饱饭。饮食父母,吃穿用度,吃排第一位,再怎么勤劳,风里雨里不停干,雪中冻裂缝裳手,却依然是儿女争开啼哭口,这日子还有什么过头?!“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能够野蔬充饥却吃得甘美,靠古槐落叶当柴毫无怨言的女人不多,而像郑板桥“归来何所有?兀然空四壁。井蛙跳我灶,狐狸踞我床”,穷困潦倒到这步田地,还用阿Q精神调侃,这样的男人更是寥寥无几。

说话间,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胡辣汤可以天天喝了,不用摇拨浪鼓,隔三岔五也可以四盘两碗一火锅了。一般家庭,四季鸡鸭鱼肉不断,水果蔬菜新鲜,山珍海味常见,副食糕点齐全,煎炸烹炒,想吃什么做什么。吃的概念由生理的果腹升格为养生、解馋、觅食、猎奇,天上飞的,地下跑的,都想尝个遍。我们的生活比之《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富贵纨绔子弟有过之而无不及。仔细想想,你我想吃什么倒情有可原,然令人痛惜的是,如今名目繁多的宴请增多,“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觥筹交错、举箸买醉,公款吃喝,吃的没有扔的多,岂非暴殄天物?从这一点说,现在国家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是多么的重要与及时。

追苦思甜,忆往比今,虽非寸丝千命、匙饭百鞭,然日食三餐,应该想到农夫之苦。我们实在没有必要,更没有理由浪费。因为我们都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

适度饥饿,对人生不无裨益。我感谢曾经的饥饿给予我无限的人生体察,让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之不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