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安静的时间里
散文
新书架
知味
成语·郑州
随笔
lh6290
lh63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乡下的棋子

卢海娟

不是说我们的国宝象棋。

我虽住的小山村,也就三五十户人家,大家只知道看着老天的脸色春种秋收,但乡下并不缺乏自己的棋子。

乡下人的第一盘棋叫作“天下太平”,这是一年级小孩子的游戏——两个小孩面对面蹲在原生态的操场上,各自准备一根铅笔大小的杏苕棍,以此为笔。游戏开始前,每个人在面前的地上画一个大大的田字格,然后,石头剪子布,胜者在田字格右上角的小格内深深在画一个“一”,这是“天”字的第一笔,继续石头剪子布,依次一笔一笔写下去。谁先把“天下太平”四个字填写在自己面前的田字格内,谁就是赢家。小孩子玩得满手是泥,却开心无比。农家院子里,村路边,田边一小块空地上,都会撞见“天下太平”这几个字。

老少皆宜的叫“五道”。这是村子里最高档次的智力游戏。棋盘可以画在课桌上、教室的地上、操场上、铺着宽大木板的窗台上、家里的饭桌上,以及田间地头、山间小路、井旁河沿……

有时是两个小孩子,有时是村里的闲汉,有时是地头歇息的农人。连家务缠身的妇女也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来与人一较高下。

准备斗“五道”的人先画一个正方形,在正方形内横竖各添三条线,这样,棋盘上横看竖看都有五条“道”,无论面对哪一面,都有五个横竖相交的点。

对弈的双方各寻棋子,一方拣五个石子,另一方则撅五根三两厘米长的小木棍。五个交点依次摆好,互相推让一下,一方便出动了。

游戏的规则很简单:两个棋子携手,就形成了杀伤力,会把迎头孑立孤军作战的单个棋子吃掉。棋子可进可退可横移,只要不落单,对方就束手无策。

通常,先出棋的人会把“一三五”的位置当成“头三脚”,后出棋者则定位在“二四”上形成掎角之势,五个棋子前攻后守,结成两两联盟。可惜在以双制胜的棋盘上,总会有一个棋子得不到应有的照应,加上棋盘上道路狭窄,一不小心撞上枪口,只好壮烈牺牲。

也有棋品差的,悔棋,倘遇见性子急的,吵起来、动起手来也是有的。

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下“五道”的高手,一任对手悔来悔去,直到实在不好意思。下“五道”的高手都是世外高人,他们进退自如,胸怀全局,是乡村无法超越的巅峰。

也不知道从哪里传过来的,我十几岁的时候,同学们热衷于一种棋叫“老虎吃小孩”。棋盘和“五道”很相似,也是正方形,横竖各三条线相连,只是还要画出这个大正方形的对角线,同时连接正方形四条边的中点画一个菱形。

游戏开始前,确立一方为“老虎”,一方为“小孩”,“老虎”可以吃“小孩”,“小孩”无法吃“老虎”,但可以把“老虎”堵得无路可逃。“老虎”那一方只有一个棋子,就是一个较大的石块,盘踞在棋盘的正中央。“小孩”是16个小石子,这些棋子紧紧地围在棋盘的四方。

游戏规则是,若两个“小孩”出现在同一直线上,中间恰好有个空位,又恰好遇见老虎跳到空位上,那么,这两个“小孩”就被老虎“挑”了。两个棋子一起被吃掉。倘若“小孩”被老虎吃光,则“老虎”胜出;若“小孩”把“老虎”围得无路可走,则“小孩”胜出。

棋盘中间是“老虎”的地盘,只要它不贪吃,不走到棋盘的边缘,至少需要8个“小孩”才能围住它;如果它跑到边线上,那么只要3个“小孩”就能堵死它。为此,执“小孩”棋子的这一方常常故意卖个破绽,不惜牺牲两个棋子为“老虎”设个局。玩得精的,自然不会上当,宁可舍了这块到嘴边的肥肉,也要保全自己的性命。

“老虎吃小孩”的游戏还有个变种,叫“抓大王”,两者棋盘的画法差不多,不同之处就是要在正方形的一条边的中点向上延伸,连画两个顶点相连的菱形,画出菱形的对角线,至高点与正方形右侧的终点相连,孩子们管这个叫“烟囱”。

中间仍用大石块为棋子,是谓“王”,四围16个棋子为“兵”,游戏规则与“老虎吃小孩”相同,只是,“王”多了一条路,关键时刻还可以爬“烟囱”,最有喜感的是,爬到“烟囱”顶点之后,还可以“放虎归山”,沿半根抛物线回到主棋盘上。

到底是“王”杀光了“兵”,还是“兵”抓住了“王”?棋盘上多少个回合的厮杀都已风轻云淡。如今,大家早已忘却了当年的游戏,只剩那些个纵横交错的模糊的棋盘,连同细碎的石子像风化的沙,遗落在天地之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