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新书架
博古斋
知味
散文
小小说
lh6564
lh628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博古斋

古代“高考”

的程序

张迪

古代科举考试的规矩很多,而且相当复杂,完整程序有乡试、会试、廷试,即地方、中央、皇帝三级考试。大家熟知的,是考试地点设在各省的乡试。乡试也称乡闱,通过乡试即为“中举”,成为举人。

乡试为全国性考试,也是科举的第一级考试,全省考生统一集中到省里考试,因此从形式来说,乡试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本文所说的主要是乡试。

要想参加这个古代“高考”,比现代难度大多了。

就明清规定而言,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乡试的,首选得通过小试,即俗称的童子试,成为秀才后才有可能。秀才还要通过岁试、科试,才有资格参加乡试,科试在乡试之前举行,可以看成是乡试的预考。通过科试的秀才被允许参加古代的“高考”乡试。如果科试没有通过,则叫“落海”,落海者尚有一次补考的机会,称为“考遗才”。

通过乡试,成为举人,便可以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了。因为会试的考场设在京城,故有“进京赶考”一说。通过会试的考生,称为“贡士”,获得参加最后、也是最高级考试——廷试的资格。

廷试考场设在皇宫的奉天殿或文华殿内,故又称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殿试的考生就是令人羡慕的“进士”了,成为一名天子门生。其中的第一名,就是“状元”,如今称高考第一名为状元,便源于此。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