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聚焦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1/2016-05/22/04/2016052204_brief.jpg 上一版3
会场花絮
公共讲座带你走近考古学
考古专家在郑参观考察
相聚绿城话考古
碰撞思想亮点多
郑州是不可替代的考古重镇
11位考古大咖发表主题演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是不可替代的考古重镇
——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

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为何会选在郑州召开、这次会议跟过去的学术会议有何不同?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听听来自中国考古学会的“权威”解答。

“河南是中华文明发祥地,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郑州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最多的城市,且多数是地下的重要遗址,这些都表明,在郑州召开这个会议无疑非常合适。”王巍说,郑州无论从文化积淀、久远的历史、古都地位,还是郑州市委、市政府对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最近几年郑州新开展的考古工作,都让大家意识到郑州考古工作在全国走在前列。“事实上,会议开幕后,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能够感觉到河南、郑州对这次会议的重视,文物系统的准备工作非常周到,很多细节方面的安排和考虑,令人感动。”

王巍介绍,这次大会在功能上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不是一年一次,而是2013年换届以后经过系列准备召开的大会;会议规模不再是过去的百八十人,正式参会和列席逾700人。更重要的是,这次大会是‘开放办会’,只要提交论文经过审核都可以参加,这让长期以来想参加中国考古学会活动,但因资历尚浅等原因被拒之门外的中青年学者,能有机会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是非常大的变化。”而且,会议由13个考古委员会分别承办:“每个参会人员讨论的内容和领域都是接近的,讨论和关心的内容接近,可以相互深化研究、深度交流,是大会突出的特点。”

王巍还重点介绍了这次大会组织的16场公共考古讲座:“这些讲座邀请的都是国内外顶级学者、一线的学术带头人。”

研究夏商周考古的王巍对郑州还有特殊的感情。“郑州是夏商时期重要都城,我个人从学术领域非常深刻地认识到郑州在夏商王朝的地位。”王巍说,近年来,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北大、社科院的考古机构合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发掘,其成果甚至可以改写历史:“比如,在郑州地区新发现了6000年前用骨雕的蚕,这个发现证明,在6000年前黄河中游已经有了养蚕、丝织的技艺,这足以改写历史。而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

在王巍看来,郑州是夏商考古的核心区,是中国考古不可替代的重镇地区:“在夏商时期,没有哪个地区像郑州这样占据这样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最近,关于现代人的起源等课题,在郑州的考古也起到了决定性意义。”

有为才有位,越来越多的考古大发现使郑州在考古界的地位不断上升。“可以说,郑州是新崛起的考古重镇。”王巍提出,最近十几年,河南、郑州的城市面貌、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郑州考古的进步,不是单独现象,而是郑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经济腾飞过程中的体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