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新书架
民俗
郑邑旧事
影视谈
散文
随笔
lh666
lh661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邑旧事

中牟地道战

朱松林

这里说的地道战不是八路军地道战,也不是在地下挖地洞,是中央军抗日时期创造的特殊形式的地道战,是开放式的挖地沟加猫耳洞形式。

1938年中央军与日军在开封展开会战后,节节败退西撤,6月6日开封失守,6月7日中牟沦陷。6月9日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以水代兵,淹没了三省40多个县。中牟县城区变成河东日本的据点,中牟县西南变成打仗的重点区。河防守军是孙桐萱的第三集团军,中牟守军是22师,两军在县西南展开了拉锯战,先后打了毛庄岗王伏击战,张庄街阻击战,螺蛭湖谢庄埋伏战等几个胜仗,压住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把日军赶到县城墙以内,战争变成了拉锯式相持战态。

日本利用中牟城据点,经常向外炮击和出兵骚扰。他们武器好,射程远,瞄得准,大炮能射20多里,骑兵来去匆匆。中央军调防送物资常遭炮击,伤亡很大,前方战士有时一天都吃不上饭,20里以内的军民深受其害。

中央军面对困难,研究对策,决定动员民工从县城20里外向郊区挖地沟,当地人叫它仗沟或交通沟,沟深宽2米左右,附带猫耳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工程量大,需求迫切,全县未沦陷的只有西南几个区,动员劳动力齐出动挖沟,经几个月的日夜施工而完工,军队经过交通沟调防送物资很方便,前方士兵也能吃上热饭了,军队和民众伤亡大大减少。

地沟把日军死死困到城墙以内,不知道外面军情,骑兵和优质武器失去了优势。中央军利用地道多次打到城内摸日军老营,偷袭日军。地道起到很好的抗日作用,可称谓中牟式地道战。中牟县西南部抗日状况,有《中牟县西南部八年抗日战争》详细记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