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国之重
全省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检查
建立中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全国高新区综合评价
郑州各项排名实现跃升
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全市首批社会工作
领军人才评选揭晓
政府文件须配有解读
让群众看得清楚明白
xl662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国之重
中大门
郑州火车站
河南博物院
国际货运班列

郑州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文霞 覃岩峰

核心提示

这里是郑州,是河南,亦是中国。

这里是天地之中,文明之源。3000多年前,周公在这里测定天地之中,“中国”一词也源自这片土地的历史文献……

这里是交通要道,东西相贯,南北通达,公路、铁路、高铁、飞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这里是商城肇始、产业之城,古商城遗址横亘市区,新商战烽火点亮神州,现代产业五湖勃兴……

这里是生态之都、幸福之城,古之大象出没,现代地绿水清,文化文明滋润,百姓安居乐业……

这里,就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城市——郑州。作为一名郑州人,你是否认真阅读过郑州,是否认识郑州、了解郑州?认识、了解和关注,是热爱的开始。热爱之后,需要理解、参与和支持。

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及“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重磅推出《郑之中——讲述郑州》大型系列深度报道。报道分《地之中》《郑之名》《商之源》《枢之纽》《业之兴》《国之重》《绿之行》《民之利》《礼之成》《梦之圆》十期,为您讲述古老郑州的历史文化、文明传承、产业勃兴和沧桑巨变,讲述未来郑州的似锦前程和百姓梦想。

从这里,我们读懂先辈,读懂父母,读懂自己;

从这里,我们讲述郑州,读懂郑州;

从这里,我们读懂河南,读懂中国……

河南博物院,国之重器——“青铜时代之绝唱”的莲鹤方壶,已静静伫立了2300多年,双层镂雕的莲瓣中,一只仙鹤展翅欲飞,清雅如初。一个奔放自由、傲视群雄的时代,凝固在这方寸之间。

这,仅仅是郑州在华夏文明长河中激起的小小浪花,当我们溯流而上,在这片热土,孕育了中国文明史上众多的第一, 灿若星辰,恩泽万世:

泱泱“中国”从这里源起。“中国”一词第一次出现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人们把到嵩山地区称为“宅兹中国”。1911年,“中国”正式以国家的名称响亮世界。

中华文明在这里奠基。由旧石器到新石器,由游牧穴居到聚落城池,由农业形成到行业分工,由城邦国家到一统王朝,郑州是完整经历并参与创造这一进程的地区。人们将郑州形成的从来没有中断并后来“一统天下”的文明,以郑州所在的“天地之中”地域冠名,称为“中华文明”。

一统王朝从这里起步。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夏王朝在郑州登封王城岗诞生,拉开了中国国家文明时代的帷幕。3600年前,商王朝在郑州管城区建国立都,两周战国,管、虢、郐、郑、韩等先后建都郑州。在中国国家文明史的前2000年历程中,郑州七次为都,时逾千年,书写了中国国家和都城发展历史的开篇之章。郑州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大古都。

中国城市从这里筑起。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板筑夯城”——西山古城5300年前即在郑州诞生,标志着中国城池建设的起步。自那时起到秦汉,郑州先后出现40余座古城,是这一时期全国古城数量最多的地区。特别是商王朝在今日郑州城区建立都城后,郑州人代代承袭沿用,历经3600余载,城址不移、人脉不息,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历史上的孤例,堪称中国城市文明发展的滥觞,是当今世界城市群中年龄最长的城市。

文化肇造在这里演绎。凭借自古“中天下”的优越区位,郑州一直是中国文化交流的十字要冲。在八面来风中,郑州这片文化沃土,孕育了中华朴素原始之哲学思维,肇始了儒、释、道之微言大义,诵唱了脍炙人口的《诗经·郑风》,铸造了千古不朽的唐诗之魂,树立起一座座中国文化丰碑。

翻阅历史,伏羲在这里的黄河与伊洛河汇流处演绎了八卦,儒学在这里的嵩阳书院孕育程朱理学,走向了最后的高峰。道家的先祖之一列子在这里书就了道家经典。佛家传入中国最早在嵩山生根,位于巩义的慈云寺被中国佛教协会誉为中国的释源祖庭。郑州人的歌唱占了《诗经·国风》中的六分之一,唐代诗人中,郑州人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个个都是诗中神圣。

创新先河自这里引领。青台遗址发现了5500年前的丝绸,证实丝绸织造源于中国、源于郑州;郑州商代遗址发现了3600年前的瓷器,证实了瓷器创造发明于中国,为中国为什么在英语中叫CHINA(瓷器)找到了源头;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青铜铸造制品;这里2000年前铸铁使用的球墨技术比西方早了1800年。

早在5000年前,黄帝便在这里编制了历法,夏商时期演绎为“中历”,以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变化特征的计时方法沿用至今; 800年前郭守敬以登封观星台为中心制订《大衍历》,比现行的公历一年仅差26秒。这些创造引领了中国科技发明之先河,成为后人文明征途上进步的阶梯。

有历史专家这样“点赞”郑州:古代的郑州及周边区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得中原者得天下” 。

郑州,上天厚爱之福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文化激荡,让古时的郑州独步天下,居“九州”之中,辐射八方,地位煊赫,声名远扬。

(下转二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