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先进模范代表人物
肖像雕塑作品开展
一线名师点评中考试卷
从“董事长”
到“薛书记”
清华复旦等名校青睐河南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董事长”
到“薛书记”
从“圆方模式”转变为“党建孵化器”圆方秘诀:党建工作也是生产力

从“董事长”

到“薛书记”

(上接一版)一次,省委机关大楼保洁对外招标。竞标书中,薛荣承诺会把优秀的党员派来,最终在众多竞争者中胜出。客户告诉她,之所以选择圆方,是因为圆方有党组织。之后,圆方公司先后承接了新郑国际机场、上海世博会等项目,企业经营不断扩张。

2003年抗击“非典”中,圆方公司承担了全国82家医院卫生保洁工作。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带头请战。薛荣戴上口罩、拿起抹布,亲自进入传染病区做保洁清理工作。在党员干部行动感染下,圆方物业的2000多名员工无一退缩,日夜奋战在“非典”保洁工作第一线,而且没提出任何额外的物质要求。

采访中,薛荣给记者读了一封“非典”时期的员工遗书。虽然时隔多年,眼泪仍在她眼眶里打转。

保洁员孟德琴写道:“我是共产党员,我愿意进‘非典’病房,如果不幸被感染,希望人们记得,在这场抗灾战斗中,不仅有医学专家、白衣天使,还有我们这些最普通的共产党员、最平凡的人。”

“非典”结束,公司举行了隆重的表彰仪式,薛荣向全体员工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每当提起此事,薛荣都会说:“是党支部和党员挽救了圆方。”

创办“薛书记党建工作室”

2009年,薛荣把公司经营业务交给儿子,自己则放手开辟圆方集团党建新天地——“薛书记有约”工作室。

工作室拍了十八集“薛书记讲党史”视频,从《共产党宣言》一直讲到改革开放30年,录制非公党建访谈视频27期,成为全国第一家非公党建的视频平台。

另外,薛荣还举办了36场党建论坛,走进企业、学校、部队等上党课70余场。用她自己的话来讲,她硬生生把自己从一个家政服务老板练成了“党史专家”。

儿子向薛荣提了个建议:现在是网络时代,用自媒体把你和粉丝黏在一起,可以让更多年轻人读党史。

2013年7月1日,“薛书记今日播报”上线,内容均与党建工作有关,有非公企业党组织运行规则的普及,也有对于圆方党建经验的分享。

2016年6月,“薛书记有约”工作室成为河南省非公党建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从“圆方模式”转变为“党建孵化器”

如何把圆方非公党建经验形成可复制模式推广出去,薛荣逐步探索出了党建标准化、制度化,并最终形成了“圆方非公党建6项制度手册”。

这六项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科学民主决策制度,企业思想教育技能培训制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帮困助残制度,企业内部矛盾疏导化解制度,企业全流程工作监督考核制度,企业党风党建督导问责制度。

如今,圆方集团非公党建工作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走出了一种“圆方模式”:党建基础制度健全、党建管理标准化、企业建立党校、创新运行党建孵化器。

今年6月10日,薛荣与北京东方倍优天地教育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党建帮扶帮建协议书。按照约定,圆方集团派党建导师团免费为这家公司提供免费的党建帮扶服务。

圆方集团逐步从一个非公党建示范点,转变成党建帮扶帮带的“孵化器”,目前签订帮扶协议的公司有50多家。

十年前,圆方集团设立北京分公司,扛着党旗进北京。当年誓言犹在耳旁,薛荣感慨地说:“我们市场拓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比如,圆方集团就有四个特殊的党支部,分别是流动党员党支部、残障人党支部、供应商党支部、街坊邻居党支部。这正是薛荣探索出党建工作走出圆方的“四个延伸”。

党建的创新脚步在圆方不曾停歇。薛荣表示,今年她将会把党建平台引进农村开展家政精准扶贫。

圆方秘诀:党建工作也是生产力

“党建工作也是生产力。”这是薛荣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这番话也正好诠释了圆方党建工作的一个口号: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目前,圆方集团党员数从2002年的6个人发展到今天的420人,集团党委下属2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71个党小组。

400多名党员已成为启动创业项目的主力军。在公司里,最光荣最难的事情就是入党,去年仅有7个入党名额,有数百人争当入党积极分子。

薛荣用党建擦亮圆方品牌。集团党委融入经营抓党建,引导与拓展市场,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互促共赢,企业发展年年跨大步:2014年,企业经营收入达到7.5亿元,2015年企业经营收入又创新高,一举突破10亿元大关,连续三年实现年收入增长30%。

一年多来,薛书记越来越忙,来圆方集团学习党建经验的单位有400多家。

“很多人问我党建工作的秘诀,我对他们说:想企业迅速发展吗?请立即成立党组织,因为党组织是发动机。想让企业利润倍增吗?请立即成立党组织,因为党组织是生产力。想在员工中有凝聚力吗?请立即成立党组织,因为党组织是纽带、是桥梁。”

党的信仰熔铸到企业内核。

“薛书记”的故事,成为非公企业党建的一个生动注脚,诠释着基层党建不是空中楼阁的深层理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