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九次会议举行
随手拍 尽责任
我市两园区入选首批国家示范物流园
梦之圆
在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届委员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省政协调研组莅郑调研
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
铁路整车进口口岸
累计进口整车409辆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
第三十六次主任会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梦之圆
高铁出行方便快捷
E贸易让郑州“买卖全球”

郑州报业全媒体记者 董 黎 侯爱敏

核心提示

这里是郑州,是河南,亦是中国。

这里是天地之中,文明之源。3000多年前,周公在这里测定天地之中,“中国”一词也源自这片土地的历史文献……

这里是交通要道,东西相贯,南北通达,公路、铁路、高铁、飞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这里是商城肇始、产业之城,古商城遗址横亘市区,新商战烽火点亮神州,现代产业五湖勃兴……

这里是生态之都、幸福之城,古之大象出没,现代地绿水清,文化文明滋润,百姓安居乐业……

这里,就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城市——郑州。作为一名郑州人,你是否认真阅读过郑州,是否认识郑州、了解郑州?认识、了解和关注,是热爱的开始。热爱之后,需要理解、参与和支持。

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及“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重磅推出《郑之中——讲述郑州》大型系列深度报道。报道分《地之中》《郑之名》《商之源》《枢之纽》《业之兴》《国之重》《绿之行》《民之利》《礼之成》《梦之圆》十期,为您讲述古老郑州的历史文化、文明传承、产业勃兴和沧桑巨变,讲述未来郑州的似锦前程和百姓梦想。

从这里,我们读懂先辈,读懂父母,读懂自己;

从这里,我们讲述郑州,读懂郑州;

从这里,我们读懂河南,读懂中国……

公元825年,新郑人白居易,调任苏州刺史。

他从当时的东都洛阳启程,舟船车马并用,经一个多月的奔波,才到达苏州——从草长莺飞的中原三月初春,走到了园林尽绿的苏州盛春时节。

所以古人寄言“一日千里”,曾几何时,这是一种关于“速度”的梦想。1100多年后的今天,高速公路、动车高铁、飞机航运……个个风驰电掣,一天的时间,足够你在郑州和大江南北之间跑个来回——郑州,已然四通八达,让你纵游天下。

先辈“一日千里”的梦圆了,而我们现代人的梦呢?

春末,一支河南“足球小子”的梦之队,从郑州出发,准备奔赴荷兰阿姆斯特丹接受“西式训练”。

孩子们兴奋极了,真想一夜直达,遗憾的是,郑州没有直飞欧洲的航班。他们选择了从广州转机。

“带着这么一大帮孩子,不能直接从郑州走,一是增加了行程的周折,也不免让荷兰接待方觉得,我们郑州城市不够国际化。”带队的聂教练苦笑着说。他许愿,郑州早日与国际“接轨、直航”。

打造国际化、高品质的国际商都,不仅是聂教练的愿望,也正是郑州未来发展的一个愿景——郑州已将“建设以国际商都为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作为今后的发展目标。

这样的愿景实现时,“国际化的郑州,就不再是内陆的郑州,而是全国、全世界的郑州。别人一提到大城市,不仅仅是指北京、上海,还有郑州”。

“城市的时代”迎接“万物生长”

《边缘城市》一书的作者、华盛顿邮报记者约耳·加罗说过,城市的发展总是依托当时最先进的交通方式。长期以来,城市的轮廓和命运都取决于交通运输方式。

城市人一直在探索,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追梦,亦圆梦。

市民王先生谈到去年夏天去贵阳的“高铁首旅”仍然兴奋,去年7月1日,市民王先生乘坐郑州至贵阳的首趟高铁,去贵阳看女儿,他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历经近30个小时的旅途煎熬了,只花了6小时07分就与女儿见了面。

昨梦今已圆,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正日渐成型,飞驰的高铁带我们在城市间穿梭,便捷的出行让大家尽情享受美好生活的甜蜜。“米”字形高铁网,带给市民的是便捷,带给这座城市的,则是更强大的客流集疏能力,以及由此稳坐的铁路枢纽交椅。

今梦终会圆。更快的速度正在拉近更遥远的距离,马克思称之为“时间消解空间”。随着郑州交通条件的国际化建设,我们会发现,世界在变小,郑州,和各大国际城市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是的,我们正迈步奔向世界城市之林。有人断言:“如果说20世纪是国家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城市的时代。”21世纪,城市发展的时代机遇,如和风浩荡,郑州怎么能不抓住时节,迎风扬花?正在中国大地上高歌猛进的城镇化建设,如春夜喜雨,郑州如何能不饱饮甘霖,拔节生长?

古城郑州,腔体里天生流淌着“商”字的血液。厚重的古商都历史哺育了郑州的过去,新鲜的时代风潮催生着郑州的未来。今天,这个城市,站在了全球战略的高度上。

(下转三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