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城市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块红烧肉
熟悉的灯光
老爸“爱吹牛”
吵架是个“技术活”
父亲的线装书
美好的渗透
WF167 第三幅 圆梦路上 党旗高扬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父亲的线装书

心灵驿站

张升平

父亲已经九十多岁了。俗话说:年龄不饶人。十多年前,骑自行车还能上下自如的父亲,现在步行都已经显得迟缓了。曾几何时,在父亲的单位里,没有人不说父亲记忆力好的。父亲是教语文的,有时同事在语文教学上遇到了一些疑难问题,父亲都能快速准确地予以解答,他就像一本活字典。但现在,父亲说过的话,转眼就忘。九十多岁的父亲,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

但父亲是一个乐观的人,他从不像其他的老人那样,对死亡这个词讳莫如深。父亲经常跟我们说,人的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再伟大的人物都不能避免,更不要说像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没有什么可怕的!他经常在我们兄妹几个面前,交代自己身后的事情,刚开始我们都不愿意听,觉得父亲说的不吉利,但久而久之,我们也就习惯了。

豁达、乐观,也许就是父亲长寿的秘诀!

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父亲小时候家里穷,爷爷奶奶省吃俭用,让他上了几年私塾。后来,他又考上了县里的简易师范。后来成为一名乡村教师的父亲一生都很清贫,然而父亲一生喜欢读书、收藏书,尤其是他上私塾时读过的《论语》《孟子》《东莱博议》《地理五诀》等几本线装书,他更是十分珍惜。因为这些书,是父亲上私塾时的“教科书”,陪伴着父亲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文革”期间,那些红卫兵多少次逼着父亲交出这些被他们称为“封资修”的东西,父亲硬是顶住了压力,把这些书巧妙地保护了起来。

没事的时候,父亲总是反复地整理他的那些书籍。他经常对我们兄妹说:“等我不在了,我的这些书就分给你们几个了。你们要一辈一辈地传下去,不准给我糟蹋了。”接着,他就给我们讲起了他的上学经历来,我们也就不得不装作很高兴听的样子听着。其实,他的这些故事都不知道说过多少遍了。

兄弟几个中,我是和书最有缘分的一个。

我平时就喜欢看看书,也写点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字。哥哥弟弟都知道我的这个爱好,他们几个早就说过了,哪一天父母真的离开我们了,父亲的那些被他一辈子都视为宝贝的书籍就交给我珍藏,算作我们共同的财产。因为他们担心,一旦把这些书分开了,时间长了,肯定就会遗失,只有把它们集中起来,由一个人收藏,才是最好的选择。

将来,我要认真地把父亲的这些书珍藏起来了,因为父亲的这些线装书里,有亲人的影子,父爱的味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