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夏雨
散文
新书架
阅汉堂记
绿城杂俎
随笔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绿城杂俎

敬畏造字圣贤

慎廷凯

在漯河许慎文化园,有一条黑色大理石汉字大道 ,设计雕刻精细,用不同字体、书体,按时十个阶段由古及今依次排列,展现了8000年来汉字演变发展的过程。既表达了汉字文化的历史悠久,又形象地反映出汉字的博大精深。置身其间,思绪绵绵,感慨唏嘘。

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然而有文字记载的史书文献,也不过两千余年之久。幸亏先人后来创造了文字,又发明了造纸、印刷术,要不然,何谈我们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所以,追溯中华民族文明史,离不开学习研究汉字的发展史,也离不开创造汉字的两位重要人物——仓颉和许慎。

仓颉,据传说是黄帝的史官。由于他创造契出甲骨文字,改变了原始的结绳记事历史,因而被称为“造字圣人”。

对于仓颉造字,历来有各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黄帝统一华夏之后,尚无文字,只能采用结绳方法,但记事极其不便。于是,黄帝命史官仓颉想法造字。仓颉奉命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一个高台上,搭建房屋专事造字。他日思夜想,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尤其是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的形状和特征,并模仿比划,造出了28个象形字,得到黄帝认可……为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河南新郑城南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

另一种说法是:据《帝王世纪》载,黄帝史官仓颉一次随帝南巡,行至如今的陕西省洛南县,并在保安镇登上阳虚山。在山上,仓颉仰观日月星辰,低头看兽蹄鸟迹,由此突发灵感,创造出中国第一代古汉字——象形文字,共28个。

其实汉字的诞生,并非一人一手之功,而是先民们长期累积发展的结果。荀子认为,仓颉是一个因集中使用文字而摸着它的规律,从而整理了文字的专家。所以,学术界一般认为,在汉字从原始的文字过渡到较为规范的文字的过程中,仓颉起到了独特的作用。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也曾说过,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

东汉时期,汉字得以规范,研究汉字逐渐形成一门学问,创立了汉民族风格的文献语言学。这一巨大嬗变,应当归功于当时的经学大师、文字学家许慎。

《后汉书·文苑传》记载,许慎是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当时的汝南郡召陵县(今属漯河市召陵区)人 。他原本做官,相当于县令一级,官虽不大,却衣食无忧。而他却淡泊做官,辞官回乡专心编著《说文解字》。他说:“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他为此花费了一二十年心血,将搜集到大量的小篆、古文、籀文资料,以广博的经学知识为基础,根据“六书”条例,分门别类,精心整理,终于编纂出鸿篇巨著——《说文解字》,创立了我国汉民族风格的文献语言学。所以说,许慎被称为“字书鼻祖”,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在上个世纪,有一种说法:“汉字笔画复杂、难写、难学、难记,不如改为字母简便易学,将汉字废弃。” 就连有的文学名家也著文说:“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此话简直有些耸人听闻!然而这一观点遭到了广大学者和国人的强烈反对,认为汉字是中国独特的一种文化,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废除汉字等于割断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因此汉字绝对不应废除,相反应当继承发展。

年纪稍大的人,都忘不了上个世纪日寇入侵东北后,为实现“大东亚”帝国的野心,曾强令青少年学生放弃学习汉字语文,改学日本语文。同样他们在占领台湾后,也企图废除汉字,欲将日文作为官方文字。这正是日寇险恶用心的步骤:如欲消灭一个国家,必须先毁灭其文化,当然包括废除其语言文字,从而斩断其文化历史传播的工具。此次拜谒字圣许慎故里,参观有关许慎的历史文化遗存,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地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所以,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数典忘祖,不仅不能丢掉自己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不可率意使用和亵渎汉字文化。特别是新闻出版和网络传媒从业者,应当守土有责,以实际行动维护汉字文化的尊严和纯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