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连 载
昂贵的浪费
《私人传说》
中原饸饹唇齿香
灯下
微型
czl679
lh653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饸饹唇齿香

张曼灵

“原出大明紫禁中,而今郏县独领风。纯阳闻香驻仙驾,嫦娥品味下蟾宫……”短短几句诗,把郏县饸饹面的美味,道了个淋漓尽致。其实,美味的饸饹面,不只是郏县的特产,在洛阳同样也有着美味无比、独具一格的饸饹面。

饸饹跟清朝的康熙大帝有一段扯不开的渊源。一次康熙皇帝微服私访,一行几人行至河南一带,正值春夏交替的正午,饥肠辘辘的康熙皇帝看到路边有一家名为“河漏”的小店,甚感稀奇,于是带领随从进店品尝。不一会儿,店家端上几份棕红色的面食。康熙皇帝开口便吃,不想,一碗貌不惊人的“河漏”面,却以它特有的筋道爽滑和清香满口,征服了遍尝美味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直吃得口齿生香,酣畅淋漓,大赞“河漏”的美味可口。临走时,康熙皇帝觉得这样的美味,却配这样绕口的名字,甚是不舒服,且与治理河道相违背,遂将“河漏”改为“饸饹”。而这家生意清淡的“河漏”店,因了康熙皇帝御赐的“饸饹”,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饸饹的美味由此盛传大江南北。

饸饹面多为红薯面所制,制作工序如同《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冷香丸”一样,异常烦琐。中原地区产红薯,把收获的红薯洗净后,用木板上装有刀片的叉子叉成薄片,在房顶之上晾干,然后磨成面粉。晾干的红薯磨成面粉后,特有筋劲。吃时,用烧热的水,将红薯粉兑入面粉中和好,再一个个抟成窝窝头,并用手指在窝头的底部钻出一个小洞,使得窝头各处厚薄匀称。在笼屉蒸半个小时后,出锅放凉,再将窝头一个一个放入压制饸饹的机器中,盛满为止,然后压动手杆。此时,一根根筋道细滑的饸饹面,便晃着窈窕的身子迫不及待地现身了。

接下来,支上炒锅,放些许油,待油爆热,速将备好的葱花和红色尖椒丝一起丢入油锅,加盐翻上一翻,放入饸饹面,用筷子均匀搅拌。此时,淡褐色的饸饹面,配着绿葱丝和红尖椒丝,冒着腾腾热气,在热锅中逗引着馋虫……

饸饹面既可热炒,亦可凉拌。剥上几瓣白胖白胖的老蒜瓣,放在蒜臼里捣碎,然后依旧是葱丝姜丝捣碎的蒜瓣外加熟芝麻,一同放于一碗饸饹面的上面,淋上少许醋,再将炒锅烧热的油,快速淋于饸饹面之上——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待搅拌均匀,一碗清爽可口、祛暑清热的凉拌饸饹面便大功告成了!

热炒的饸饹面,不油不腻,清香爽口;凉拌的饸饹,祛暑清热,爽心利口,满透着一种地道的乡野气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