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话西游3》定档中秋
舒淇冯绍峰牵手
走进爱的“平行世界”
书香飘万家 共享亲子乐
秋微周日分享《男人相对论》
探访安阳殷墟 感受世界遗产
麦积山石窟开始修复
6个病害严重洞窟
吟诵赏听会“风雅传韵”
梁鸿推新作《作为方法的“乡愁”》
纪念山东快书命名人高元钧诞辰百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梁鸿推新作《作为方法的“乡愁”》

本报讯(记者 秦华)记者昨日获悉,继《“灵光”的消逝》《外省笔记》之后,河南籍作家、学者梁鸿文学评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品《作为方法的“乡愁”》近日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该书试图通过对河南作家阎连科代表作《受活》核心词语和象征符号背后所涉及的词义变迁、历史语境等的分析,来寻找叙事的秘密、探寻社会生活的精神内核。

梁鸿,学者、作家,现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曾出版非虚构纪实文学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文学作品《神圣家族》,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思潮研究,曾发表和出版多篇论文和专著《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等。曾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第七届文津图书奖、2013年度中国好书等多个奖项。

梁鸿认为,把“乡愁”作为方法,意味着以此出发,把自己置身于民族生活之流中,去感受民族生活的种种。对于文学批评者来说,则是要以此感受文学中所透露出的情感信息。而之所以选择《受活》作为分析当代“乡土中国”现实与观念想象的文本,梁鸿表示,其中一个原因是她长期跟读阎连科的作品,对阎连科的创作特点、文学世界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因为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受争议的作家之一,而《受活》又是其争议最多的作品,它以文学的方式勇敢面对,并且挑战这个时代的全部核心问题: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发展与坚守、经济与人性……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受活》语言所拥有的巨大想象力和可阐释性。

《作为方法的“乡愁”》试图从语文学的角度,通过对《受活》核心词语和象征符号背后所涉及的词义变迁、历史语境和种种社会生活冲突性存在的分析,进入言语的语言系统,去寻找叙事的起源和它背后可能蕴含的文化心理机制,以及被我们自己和时代所遮蔽的东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