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连 载
吃 相
儿时的麦场(国画) 王 华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
人之好古
关于广场
姜 芋
蜀葵(国画) 方楚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之好古

鲍尔吉·原野

人皆有好古之心,连孔子这么古的人也在向往比他还古的周朝,说起来就景仰。孔子向往的是古礼,其余的人,特别是现代人向往古玩。若请现代人赴古代,一个都不肯去,太艰苦。玩家想的是升值和装饰身份,在“电”字打头的设施下摩挲古物,是玩古。

从投资说,人们倾心收藏,是股市崩盘之后资金的出口之一。如果房市和车市不像现在这么坚挺,进入此行的资金还会多。投资产品的唯一性、辨识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混乱是古玩界的特征,也是投机者倾心的要素。有人拿一件玩意放桌上——宣德七年十六字款香炉,您瞧吧。这玩意儿怎么瞧,谁心里都没数,绝大多数人是跟着哄,证据学中的要件在这儿全没有。看不了真,也看不了假,更没法证明它在明代哪年哪月放在哪家的柜子上。好了,商品品质的不确定性和客户的盲目性决定了这个市场很乱,一乱,里边就有人赚钱了。至于说到“唯一性”,更是没法说。怎样证明这件东西是唯一的?况且,有多少唯一就有多少赝品。如果说宣德炉好,仿造的宣德炉会比当年的总量多十倍,质量也不差。现代人的科技手段和工作热情比古代高多了。

央视的“鉴宝”栏目把散落民间的古代工艺品和售价挂钩,把人眼睛看红了,有多少人恨自己跟古代人没亲戚,现今只好逛地摊碰运气。而古装剧为这个市场做了充分的铺垫。古装剧跟国学没什么关系,跟历史关系也不大。人观后感慨古胜于今,皇帝好,人们生活得有情趣,他们用过的东西也会很好。

从时间上说,人之收藏古玩,有如收藏历史。历史对许多人来说是阐发感慨的对象,可产生愉悦——“他们死了,而我活着。”这才叫窃喜,从时间中偷来的喜悦。穿阿玛尼西装的人捧一把老壶,或老玉老盂,叹:今夕何夕?自比笑到了最后。

收藏还可以炫富。轿车好,但轿车产量大,让期待“唯一”的人不满。听玩家介绍自己的藏品,总是“全国才有×个,其一在我这儿。”古人称“人无癖,不可与之交”。现在有癖的人太多,没癖也养几个癖壮门面,而古董是最容易起癖的东西。人有了这玩意儿(真假不论)之后,可以摆出拒人千里之外的高古气象,嘴边有“包浆”之类的术语,装腐朽。此外,古玩与文化有渊源,搞这个东西,基本上算是搞文化。是斯文捷径。企业家收藏古玩可避税,纳入固定资产,逐年折旧,最后变为零税率。

中国虽大虽古,能有多少文玩流落民间?皇帝们葬了多少?农民起义军和盗墓人毁掉了多少?博物馆藏了多少?改革开放以来外国人买走了多少?自然损坏的又有多少?没多少了。我在一篇短文中说过,中国假使有五个夏商周,十个唐宋元,一百个明清朝,而且每朝之间没有战乱的话,也出不了现今这么多古董。把现今的古董送回古代,古代都装不了。好古之人总是少数,多数人收藏也好、炒股也好,驱策的只是一颗虚妄之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