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博古斋
小小说
知味
郑邑旧事
乡愁咏叹
新书架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邑旧事

狼灾与“酱菜徐”

王吴军

谢庄镇是中牟县的一个小镇,是一个汇集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古镇,同时也是酱菜之乡。

到了民国初期,光谢庄镇内就有酱菜店三十多家。这三十多家酱菜店中,最有名的要数徐世忠在南小街开的“酱菜徐”了。酱菜以人而出名,人因酱菜而显现,时间一长,“酱菜徐”的老板徐世忠就被人们称为“酱菜徐”了,“酱菜徐”酱菜店也被称为“酱菜徐”。

“酱菜徐”的酱菜工艺讲究,最为讲究的是酱。先选好上等的大豆、小麦,把小麦用青石磨给慢慢磨细了,黄豆用文火煮熟了,做酱菜的人洗澡、净手,把料备足、拌匀,然后把煮熟的黄豆和磨成细粉的小麦放在温室中进行发酵,以至发酵的黄豆呈现明黄的颜色,只有这种明黄颜色的黄豆才可以做成酱。

“酱菜徐”的百年老手艺靠的是古老的发酵池。“酱菜徐”的三十六个发酵池都有二百年以上的历史。腌制酱菜的用水更为重要。腌制酱菜的用水以深井中的活水为最好,“酱菜徐”腌制酱菜的用水是酱菜店后院的一口深井中的活水。虽然后来谢庄镇的酱菜店有不少家也学“酱菜徐”的做法,但是,却都不得其中三昧,只能学其外在的东西,而不得其精华。

“酱菜徐”腌制的酱菜分为两大类,酱蔬菜和酱大蒜。“酱菜徐”腌制的酱大蒜只有“清香糖蒜”一种。这种清香糖蒜看上去晶莹如玉,闻起来清香扑鼻,吃起来酱香和蒜香纠缠在一起而不辛辣。酱香多少是酱菜质量高低的具体体现,清香糖蒜酱香多的一个原因还是“酱菜徐”酱菜店会制酱,而且只有“酱菜徐”一个人会制。徐家的规矩,腌制酱菜的手艺传男不传女,只传徐家的嫡传男丁,而且只有到自己干不动的时候才能传这门手艺。

民国十年的春天,“酱菜徐”突然成了让谢庄镇的人们唾骂的小人。

这就要从谢庄镇闹狼灾说起。民国十年的春天,谢庄镇竟然有五只野狼出没,并且咬死了两个人,一时间人心惶惶。

在五只野狼进入谢庄镇的第二天一大早,“酱菜徐”与家人、管家十几口人,以及谢庄镇内的男女老幼一起,躲到了谢庄镇西北角的一个小树林里。五只狼气势汹汹地向小树林内的人步步紧逼。突然,两只野狼把“酱菜徐”的母亲徐老太太拉扯了出来。徐老太太大声呼救,“酱菜徐”的儿子奋不顾身跳出来进行救援,被另外三只野狼上前去给活活咬死,徐老太太也被野狼给咬死。祖孙二人被野狼给吃了。而此时,“酱菜徐”就在旁边,他却没有出来救自己的母亲和儿子。

五只野狼后来被谢庄镇的几个年轻人打死之后,“酱菜徐”不救母亲和儿子的事便在谢庄镇传开了。大多数的人以“酱菜徐”见死不救为谢庄镇的奇耻大辱,不肯原谅他。

谢庄镇恢复平静后,“酱菜徐”的酱菜店又开门做买卖了,但是,腌制的酱菜却没有人肯吃。

无奈,“酱菜徐”只得关门歇业,那高超的腌制酱菜的独门绝招也没有留传下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