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郑风 上一版3
ZHENGZHOU DAILY
聊斋闲品
人在旅途
绿城一叶
新书架
知味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在旅途

微笑是最好的通行证

孙道荣

我和妻子的俄罗斯之旅,可以说是一次小小的“冒险”,因为我们俩都不懂俄语,几十年前学的那点儿英语,也早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据说大多数的俄罗斯人英语也不咋样。跟团的话,有导游,什么问题都可以搞定,但我们俩选择的是自由行,一路上,因为语言不通,备受考验。

最大的难题是问路。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可怎么向别人问路呢?

出发之前,我们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事先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个翻译软件,以备不时之需。但试了几次,发现效果不佳,因为翻译软件常常并不能准确地把你的意思表达出来,甚而南辕北辙,闹出笑话。因而,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还是通过最土的办法——肢体语言,来与人交流,没想到,这一招,还挺管用。

每到一个城市,我们就先想办法弄一张当地的地图。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地铁图,出国之前我们就从网站上下载打印好了,又从酒店拿到了所到城市的市区地图,剩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按图索“问”。

莫斯科的地铁四通八达,几乎所有的景点,都可以坐地铁抵达,地铁是我们在莫斯科期间,乘坐最多的交通工具,但已有百年历史的莫斯科地铁,很多老线路,站牌标注的全是俄文,报站也都是只用俄文,在莫斯科坐地铁,外国游客很容易犯的两个毛病,一个是方向坐反了,一个是下错了站。每次坐地铁,我们就先拿着地铁图,指着我们要去的地铁站,微笑地向俄罗斯人问路,友善的俄罗斯人都会告诉我们,该在哪个方向的站台上车,或者到站的时候,提醒一下我们。我们来来回回坐了十几趟地铁,竟然没有一次坐反,或者坐过了站。

除了按图索“问”,还有一个笨办法也很管用,那就是直截了当地蹦“单词”。在摩尔曼斯克,我们想去参观著名的阿廖沙雕塑,网上有攻略说,可以坐公交车直达,但是,具体坐哪路车,攻略却没有说。怎么办?我们找到了一个公交站,微笑地向一个也在候车的俄罗斯中年人打招呼,“hello!”中年人耸耸肩,意思是他不懂英语。我指指公交站牌,直接用中文说出“阿廖沙”,中年人明白了,走到站牌下,用手指点着上面的“10”。10路车来了,我们上了车,还是直接用中文说“阿廖沙”,售票员是位俄罗斯大妈,大妈也立即明白了,点点头,车到某站,俄罗斯大妈示意我们下车,不远处的阿廖沙塑像巍然屹立。

因为语言不通,在餐馆吃饭,点餐也是个难题,闹出不少笑话。有些餐馆的食谱,配以图片,有图有真相,想吃什么点什么,不难。难的是不少俄餐馆的食谱一张图片也没有,全是密密麻麻的俄文。怎么点?一次,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门外的一家俄餐馆,我指指邻桌客人正在吃的看起来很馋人的比萨,服务生微笑着点点头,明白了我的意思。剩下来的,只能乱点了,我指着食谱的某一行,这个。服务生点点头。又指一行,这个。服务生又点点头。再指一行,这个。服务生一脸迷惑地看着我。我再次用手指点点那一行。服务生耸耸肩。一会儿,食物上来了。我们傻眼了,原来我们又点了一份一模一样的比萨,难怪服务生会一脸迷惑。好在味道不错,那就撑着吃呗。

还有一次,是在摩尔曼斯克的麦当劳店。据说,这是全球最北的一家麦当劳店,我们就是冲着这一点来体验一下的。点餐没有问题,指着图片,两份汉堡,一杯牛奶,一杯可乐,一包薯条。但服务生却指着薯条图案,叽里哇啦用俄文说着什么。见我一脸茫然,服务生伸出两个食指,用手势比画了三个长度,哦,我明白了,这是问我要小包、中包还是大包。其实,管它大小,你随便给我一包不就得了?没办法,我只好再比画回去。伸出双手,也比画了三个长度,然后,往中间一夹。我的意思是中包。也不知道服务生是因为终于搞懂了我的意思,还是被我的手势逗的,竟然乐不可支,连连“OK”。我也笑了,OK就好啊。

在俄罗斯旅行了15天,跑了四个城市,还跑到北极圈去看了北极光,我们这两个对俄文一窍不通的中年人,竟然一路畅通,简直堪称小小的“奇迹”。不是我们有多能干,而是我们得到了一次次的理解和帮助。去国外自由行,对不懂外语的人来说,语言不通无疑是很大的障碍,但并非不可克服,因为我们还有笑容。而善意总能获取善意的回报,微笑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通行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