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昨玩西城月 青天垂玉钩(书法) 韩湘人
立 冬
勿言古城太荒凉
星空不再仰望
长白山游记(国画) 戴成有
《愿我在最美的时候遇到你》
走进吴起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走进吴起

朱广健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陕北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第一次知道吴起这个名字,是40年前我上中学时从这首充满欢快、喜悦、自豪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知道的。自此,一直心向往之。

今年国庆节前的一天,我和同事小徐为了拍摄一组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主题照片,一同登上了郑州到陕北延安的快车。

吴起属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地貌。从延安市通往吴起县的高速公路上远眺,雨后的陕北天蓝云白、山青树绿,不时有弯弯的碧水 ,与一片片高高低低的秋庄稼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卷。

到吴起后我们首先来到了吴起长征胜利纪念园。总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采用陕北窑洞式风格依地形呈弧形展开。纪念馆顶部为长城垛口造型,外侧墙体为6米高、100米长的“铜墙铁壁红军山”的黄色花岗岩浮雕,与陕北黄土高原的背景浑然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从纪念馆内的图文资料和声光电展示上得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10日晚6点,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等领导人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共八万六千人从江西瑞金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历时12个月,克服千难万险,跨越万水千山,却一直找不到一个能够落脚的地方。

1935年9月22日,红军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达哈达铺后,毛泽东看到《大公报》和《西京日报》上刊登有刘志丹、徐海东率领的红军在陕北活动的报道。中共中央随后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了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抉择,从此改变了红军长征的命运。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进入吴起镇,时值深秋,天气寒冷,红军仍身着单衣、脚穿草鞋,十分疲惫。吴起地广人稀,人民生活也很艰苦。但是为了迎接中央红军,吴起人民在当地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动员群众腾房子、筹粮食、做军鞋、缝棉衣、救护伤员,全力支援红军。

中共中央到达吴起镇后,发现了尾随中央红军的一支骑兵部队。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一起研究了敌情,毛泽东要求打退追兵,不要把敌人带进陕北根据地。红军主力于1935年10月20日晨进入阵地布防。10月21日凌晨4点半,毛泽东亲临平台山上一个临时指挥所,召集干部做战前动员,反复强调打好这一仗的重要意义。战斗于21日7点左右打响,红军采取多种战术把国民党骑兵包围。经过数小时的激烈战斗,消灭国民党一个骑兵团,在追击中击溃其三个团,缴获战马近千匹以及大批武器弹药。至此,中央红军切断了长征途中一直甩不掉的“尾巴”,结束了长征中最后一仗,取得了长征的彻底胜利,从而巩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之后不久,红军离开吴起,向陕甘宁边界地区西征,吴起成为红军西征的重要后方。1942年8月,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设立“吴旗县”,2005年更名为“吴起县”。

今天的吴起全县有近3800平方公里的总面积,而总人口只有14万多人。人均占有48亩土地面积。吴起资源丰富,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石油工业成为吴起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曾几何时,这里是荒山秃岭,吴起人付出几多努力几多艰辛,把荒秃秃的山头进行绿化。近年来,吴起县先后荣获“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全国优秀县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等荣誉。今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吴起,是一个生态优美、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的新形象。

伟大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离开吴起回到郑州已有一个多月了,但吴起胜利山上漫山遍野的灿烂星光和吴起县政府大楼前的广场上“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仍在我的心中闪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