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人与自然
史海钩沉
师恩难忘
新书架
书人书话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史海钩沉

卫青的人格魅力

刘 杰

卫青是我国古代出身最卑微的名将,他不仅在抵御外侮的战场上功勋显赫,更在修身处世方面展现出很强的人格魅力。

他的生母是平阳侯曹寿家的奴婢,因丈夫姓卫,《史记》便称她为“卫媪(丈夫姓卫的老妇人)”,卫媪生有一男三女,他是卫媪守寡后,与在平阳侯家做事的县吏郑季发生关系所生。

他在母亲的关怀下,艰难地度过了童年,后来母亲实在无力养活他,就把他送到了郑家。然而郑季十分厌恶他,郑季前妻生的几个儿子都不认他是兄弟,像对待奴仆一样随意侮辱和虐待他。见他在家里待不下去,郑季趁机把他打发到荒山里放羊。

牧羊生涯不仅饥寒交迫,还要时刻防备狼群侵袭,但他并未向恶劣的环境屈服。几年风霜雪雨的磨砺,练出了一身的勇敢坚毅。他不愿再受郑家欺辱,于是改姓卫,回到母亲身边,做了平阳侯家的骑奴,经常跟随平阳公主(曹寿之妻、汉武帝姐姐)出行,有了接触上层社会的机会。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春,卫青同母异父的三姐卫子夫,被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他一同入宫,在建章宫任职,次年被封为建章监、侍中。他出入宫中,听闻朝政,利用闲暇刻苦读书,对兵法战策常常有自己的见解。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封他为车骑将军,与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各率一万骑兵,分四路出击匈奴。其中,李广、公孙敖战败,公孙贺无功而返。他仔细研究匈奴水草地,周密部署行军路线,发扬主动进攻、深入敌境、以战养战的创新精神,从上谷郡(今河北怀来)狂飙突进八百里,一举摧毁匈奴单于祭天和聚会群臣的“圣地”龙城(今内蒙古境内),斩首700余级,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

卫青一生七征匈奴,七战七捷,一直把匈奴赶到漠北,解除了西汉的北部威胁,封邑16700户,封大将军、大司马,位在丞相之上,但他不自傲、不贪功、不搞特殊,与部下同甘共苦;在军旅中,他号令严明,以身作则,扎营休息时,只有士兵都喝上水他才肯喝,不使士兵受渴;出征归来途中,只有士兵都渡过河他才肯渡,不使士兵掉队。皇太后赏赐他的金银财物,他全赏给作战有功的军官。公元前124年春,他率军长途奔袭匈奴右贤王,几乎全歼其军,但他谦称汉军大捷全靠皇帝英明和众将浴血奋战,汉武帝深谙其意,旋即封赏了有功将领。《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淮南国中郎伍被说卫青“遇士大夫有礼,于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即使古代名将也比不过他。

在朝中,他谦和宽仁,敬重贤才,遵规守矩,从不拉帮结派。他执掌西汉军政大权,不能每次作战都亲征,而且他的级别已高到无法再封赏的程度。为建立更多军功,部下纷纷离他而去,投奔到霍去病手下,他并未怨愤谁,认为求上进是人之常情。

由于他从私生子、家奴到皇亲国戚的身世,有些士大夫说他是靠裙带关系发迹的,他也不放在心上。部将苏建劝他蓄养门客和士人制造声势,来博得名誉。他谢绝了这种做法,认为养士结党营私,败坏国家纲纪,是从政的大忌,做为重臣必须带头奉公守法,严格约束自己。诤臣汲黯对他并不是很尊敬,但他认为汲黯是刚直不阿的贤才,很尊重汲黯,经常向汲黯请教国家大事。他掌权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奸佞无法入朝任职,为西汉进入全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卫青波澜壮阔的一生,既有面对逆境的坚韧不拔,也有报效国家的丰功伟绩,但归根到底是做人的成功。他高度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宽广胸怀,无一不体现出一代名将的恢宏气度,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