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古代公主的再嫁
芦花浅水边
林散之书法
《徐树铮与皖系兴亡研究》
神龙泛舟(水彩画) 陈少平
“金鸡独立”的 海明威
红苕粉
胡杨礼赞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红苕粉

覃光林

老家是盛产红苕之地。记得小时候,一年有三个月的主食是红苕,小孩子的点心是烤红苕或炒红苕片,虽然是“低档”的食物,但肚子饥饿,吃起来仍觉津津有味。比这更精致的好东西,便是用红苕碾磨出来的苕粉,苕粉做成粉条,或煮汤,或干炒,都是最好吃的东西。

母亲把晒干的粉条在水里浸润,然后放在锅里,滴上两汤匙菜油或花生油,再加上些蒜叶、辣椒之类的作料,再加上点醋,稍刻,一碗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酸辣粉便端上桌子了。这时,辣味扑鼻,色味皆有,粉条上泛着油光,滑溜溜细腻腻地透着一片晶莹。那时能吃上一碗酸辣粉,就觉得是过上神仙日子了。因为粉条便宜、爽口,集镇上、小巷里、村头黄葛树下,卖酸辣粉的小店,红苕粉汤的小摊,更是生意兴隆。

近日,我和二叔一同回老家。二叔说到年轻时在家乡当小工,常吃昌记酸辣粉,五毛一碗的杂酱酸辣粉条,吃时差点把舌头也吞下去。到家时,二叔又问起昌家的情况,表弟说,昌家老爹早已作古,如今他的儿子也是50多岁的老人了,他的孙子小强子承父业,也在场上开饮食店。不过当年昌记的饮食店是土屋,如今小强的饮食店是二层楼房。二叔提议到小强的炒粉店吃粉,重温当年旧梦。

小强的炒粉店食客众多,生意兴隆,他说,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尤其这里种植脐橙丰收以后,外来生意人多,特色地方小吃红火。红苕粉条,在外地吃不到,在这里却独受青睐。小强可算得到祖父、父亲真传,酸辣粉技艺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堂叔和我们吃后都啧啧称赞。我们吃完粉条,小强端上香喷喷的茉莉花茶,和我们聊起天来。小强说,他的生意是薄利多销,属于小本生意,在乡里算小老板,比起做大生意、果园种植园主来差得远呢!二叔笑着说,比起你祖父,你可富得多了。小强说:“当然,当然!家乡的人谁不比那时富呢?”满座大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