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娜)2020年前,我省所有地方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或高于国家扶贫标准;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30%……昨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省民政厅、省发改委共同制定了《河南省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今后五年,我省民政工作将再上新台阶。
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行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确保2020年前所有地方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或高于国家扶贫标准。
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优先集中供养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到2020年底前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能力达到50%。
根据《规划》,我省将完成河南省救灾物资储备库迁建工程,规划建设6个省辖市、9个县(市)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
同时,继续做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与应急避难场所示范工程建设,创建200个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00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在每个省辖市的农村和城市分别新建或改建1~2个综合性示范应急避难场所。
《规划》显示,我省将继续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2020年底之前,在人口超过50万或者孤儿数超过300名的县(市)新建、改扩建一批儿童福利机构。力争在2020年底之前,市县两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全部建成,全省村级儿童之家不低于500个。继续依托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实施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安装更换康复辅具活动,2020年底之前,确保服务目标人群在2500人次以上。
《规划》显示,到2020年末,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