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双禽(国画) 王子武
做人唯正
山野如银
嚼出宫商带诗馥
《诸神的黄昏》
放牛沟(国画) 戴成有
留恋老家“井吧凉”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做人唯正

♣ 宋宗祧

三国里的黄权是一个正人。

黄权原本是刘璋手下的主簿,类似于秘书长。当时别驾张松建议刘璋迎刘备入蜀。黄权反对说:“刘备乃天下枭雄,请他来蜀,等于引狼入室。现在应守紧边境,等待时局的稳定。”刘璋不听,派人迎请刘备入川,并将黄权弄到广汉县当县长。及至刘备袭取益州,各郡县望风归附之时,黄权却闭城坚守。最后,看到刘璋投降了,他才最后一个归降。黄权早知道刘璋庸懦,难成气候,但他把别人不屑的坚持,坚持到了谁都说不出一个不字的境界,尽到了君臣之义。因此,虽然大家都是投降,但以刘璋投降为分界点,前后之人显然不能画等号。

刘备称帝后,挥师伐吴。黄权劝道:“吴人剽悍善战,而我军顺流而下,易进难退。为了稳当起见,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但刘备不听,让他去江北防备曹魏。结果刘备大败。由于江北的道路被吴军切断,黄权进退不得,就投降了曹魏。有关部门知道后,逮捕了黄权的妻儿老小。刘备痛心地说:“是我对不起黄权,不是他对不起我啊!”诏令继续像从前一样善待黄权的家属。

对于投降变节之人,当权者往往恨之入骨。但刘备不同。他不仅能够区别对待,还能够诚恳地反省自己的错误,体谅某些投降者的无助和无奈。对于黄权,刘备的宽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之继徐庶之后成为又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

黄权投降曹魏后,魏文帝曹丕问他,离开蜀汉是不是想仿效汉初的陈平、韩信,为魏朝效力。这时候,黄权只要说句“是”,就可青云直上。但黄权却没有顺杆子爬。他说:“臣受刘蜀主恩遇,只是因为蜀国回不去了,才前来归顺。再说败军之将,免去一死就很幸运,还学什么古人!”曹丕欣赏他的率真,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官侍中,平时出行,还要他陪乘。有一段时间,有谣传黄权在蜀汉的家属已经被害,但他摇头不相信,而事实也果然如此。一年后,刘备去世,群臣都向曹丕祝贺,独黄权没有动静。曹丕想吓唬吓唬他,就宣他立即觐见,并且还让打马的使者连连催促于路。黄权身边的几个侍从早吓得魂飞魄散,他却像没事人似的。

黄权的表现受到了魏国人一致的尊重。大将军司马懿问黄权:“像你这样的人蜀国有多少?”这话可真叫“绵里藏针”,回答多少都不妥。可是黄权的回答却让场面柳暗花明:“呵呵,没想到您对我这样看重!”谦而不卑,恭而不谀,符合身份,符合环境。就这一句话,让外交学院的许多博士生都学不会。但是在说到蜀国的灵魂所在诸葛亮时,黄权的眼珠子马上就亮了,总是赞不绝口。这其实也是在告诫魏国,别打蜀国的主意,有诸葛亮呢!你看,他骨子里还是在为蜀国服务。

黄权在魏国官至车骑将军。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大将张郃的威名。张郃最高的职务就是车骑将军。正始元年(240年)黄权去世。黄权表面上看是魏国高官,却没有做伤害蜀汉的事。这也是为什么《三国志》把他的传记仍归到蜀汉的原因。

黄权名权。权者,衡器也。有权衡、比较的意思。柳宗元说:“智必知权。” 孟子也说:“权,然后知轻重。”黄权是一个最懂权、最会权的人。他对自己权的结果:做人唯正。唯其言正行正,才让君子服,小人怕。由此他赢得了世人的尊重。黄权高明的是,尽管为形势所逼他走上了所谓的邪路,但他走的结果却是形邪实正。是的,他曾投降过两次,跟了三个老板。这在其他人恐怕都是反复小人了。但没人敢说他是,还都赞扬他,这恐怕就是“正”的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