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向上的心不荒芜
学会愉悦地等待
心跳不正常怎么查
为父当如梁启超
防霾口罩这样选
细数民国绝美爱情
大脑三十岁才成熟
微信里的养生信息不可全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为父当如梁启超

丁琬懿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少见的成功爸爸——9个成年的子女个个成才,其中三人当选院士。梁家满门才俊与梁启超对子女的悉心教育和影响密不可分。

为子女成才倾尽所有

梁启超宁肯在别的地方节省,也绝不让孩子在教育上有所亏欠。

思顺作为长女,曾随父母在日本生活,当时神户没有适合华侨子弟的学校,于是,梁启超就亲自在家教女读书,并专门请了家教教她“数理化”,还在家里建了一座实验室。

为了帮助思成了解西洋美术及建筑,梁启超专门筹集了五千美金,让毕业新婚的梁思成、林徽因取道欧洲回国,兼度蜜月和考察,并写信详细介绍了旅行路线。要知道,这番张罗是在梁启超去世前仅一年,当时他身患肾病,时常便血,极为痛苦,且家境已不富裕。

自求真理 尊重子女

梁启超从不让子女以自己的理念判断为圭臬。他会对孩子们的前途做出周到的考虑和安排,然后征求孩子的意见,直到他们满意为止。

次女思庄留学加拿大著名的麦基尔大学,选专业时,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思庄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无法引起思庄的兴趣,她十分苦恼,向大哥思成叙说。梁启超知道后,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思庄遂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同年,在美学习军事的思忠急欲回国,参与革命,一向热心国事的梁启超却不同意,他认可儿子“改造环境,吃苦冒险”的精神,却又耐心述说国内令人失望的复杂政局,希望儿子不要误会老父苦心,继续深造。

长女思顺和长子思成的婚事都是梁启超“包办”的,对此他颇为自得。所谓“包办”,即是由梁启超牵线搭桥,再由儿女们自行决定。

重视生活的趣味

梁启超教育子女以鼓励为主,尤其强调生活的趣味。

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梁启超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

在指点孩子如何做学问上,梁启超反复强调学习要“求理解”,不要“强记”,且要劳逸结合,“多游戏运动”,尤其注重心性的养成,“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事实上,相对学业,梁启超更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在他看来,学业成就,远不如心性、志趣、健康、幸福重要。

梁启超说:“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怎甚?”对于子女的教育,梁启超也做到了这点,全力付出,不求回报。

摘自彩色斑马公众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