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废名不废
你在一千年前等我
寒江独钓(国画) 桂行创
失 衡
冬至(油画) 刘东鑫
《游戏人间》
雪夜拥炉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废名不废

♣ 东壁逸人

废名与北大机缘颇深,1922年入北大预科,因不囿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时局使他几度出入,从学子、讲师、副教授、教授一路走来,费尽了周折。新中国成立后调入吉林大学,任中文系主任、吉林省文联副主席等职。

废名早在湖北读师范时,以粉丝身份,与周作人已有交往,那时就有“把毕生的精力放在文学事业上面”的打算,到北大后,更有机会接触新文学人物,并参加浅草社、语丝社等新文学社团。读的虽是英语文学专业,但对六朝文、唐诗、宋词造诣深厚,求学时文学峥嵘初现,已发表了诗作和小说。人生沧桑几十年,走南闯北数千里,但在文学风格上始终执着于京派,并有“京派文学”鼻祖一说。

废名以写新诗起家,兴来笔致,挥洒成篇,行止有度。当有人指责新诗啰唆时,他反讽道:“我写的新诗,比起随地吐痰来,是惜墨如金哩!”后来的创作涉猎小说、散文,文笔既有鲜明个性,又有突出成就,风格迥异于同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桥》及《莫须有先生传》,以现实荒诞文风被流传下来。他的文风内敛,无论何种文体,都是锋芒不露。在他的作品里,古风气息、禅理佛道、美涩杂陈熔于一炉,给读者以乖戾、奇僻、朴讷、生辣多角度的艺术享受,不喝烈酒者,难以享受废名作品的美感。

学养造就了废名的自负性格,1946年给学生讲课时说:“我对鲁迅的《狂人日记》的理解比鲁迅自己深刻得多。”初听觉其狂躁,其实,他们心是相通的。鲁迅在评价废名作品时称“冲淡为衣”,二者惺惺相惜跃然纸上。其实,早在他卜居京西时,已创作了自传体小说《莫》,被卞之琳称为“他自己的《狂人日记》”,两相对照,自有切身体会。

时局的动荡,使废名两度执教于中小学,他是为数不多大学小学都能教的一代名家。在北大退学期间,任教于西山成达中学,抗战爆发后,回乡教小学。在家乡与黄梅禅宗圣地的深度融合,使他和很多民国大家一样倾心佛禅。他吸取众家之长,以付法传衣走向成熟,与佛机缘渐深,并有自己的佛理《阿赖耶识论》问世。论佛时,为一持己见,不惜与熊十力老前辈“大声争论,忽而静止,则二人已扭打在一处,旋见废名气哄哄的走出,但至次日,乃见废名又来,与熊翁在讨论别的问题矣”。从中足见论佛争佛,也自有佛心的旷达。佛理机缘使他较早进入了“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的境界。

废名这位怪才,今年离世正好半个世纪。斯人已逝,作品长存。品读作品,揣摩其相,难识其貌,不过周作人给他留有“废名之貌奇古,其额如螳螂,声音苍哑”的画像。

至此废名已了然明朗,但还有一问未解:废名到底何许人也?这还得从1926年6月10日的一篇日记作答:“从昨天起,我不要我那名字,起一名字,就叫作废名。” 写日记的人叫冯文炳,以此来蜕掉26年的壳,也算是涅槃后的凤凰。

文人,通过作品展示其才华,作品署名以示对作品所有权。为对读者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多数作者往往署个意蕴深刻宏大气魄的笔名,而废名竟以“废名”面世,其特立独行在文坛确是异数。

废名留给后人耐人咀嚼寻味的作品,卓尔不群的言论,中为洋用的答卷方式,其特立独行之所以能够功成名就,就在于他是废名,正如他的文印一样:废名不废。

自此,废名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名字。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