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春天的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齐心协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共同迈向 质量时代
发挥优势打造先进制造强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共同迈向 质量时代

随着中国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国产品牌意识的加强,近年来,中国市民到国外抢购电饭煲等生活用品的事例逐年减少,但群众对于品质商品的需求、对于产品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再次吹响了向“质量时代”的冲锋号。结合报告,全国人大代表纷纷就大力提升质量发展水平,促进产品供给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变,谈看法,提建议。

推动质量强国理念深入人心

质量是检验经济含金量的试金石。全国人大代表、副省长徐济超表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把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理念贯穿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来说是长远之策。

徐济超说,我们谈经济的含金量,不光是指经济收入、财政税收达到多少,同时也指产品的附加值有多少,企业家能赚多少,老百姓兜里装的钱有多少。目前来看,我们的经济含金量还不够高,表现之一就是高投入高排放,却低产出低附加值。

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经济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和投入要素结构的重大转变,要实现这三大结构的真正转变,提升质量是根本途径。徐济超表示,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推动质量强国理念深入人心。

完善相关法律推进质量提升

“出国抢购电饭煲、马桶盖,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质量建设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省工商局局长马林青建议,要从国家层面加快研究制定质量促进法,以质量为立足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让质量时代早日来临。

马林青说,我国的制造业、建材业等行业十分发达,产品数量巨大,但从质量上看,还有待整体提升。在立法上,需要通过制定质量促进法进行补充,通过巩固质量社会共治体系与机制,合理配置政府、企业、消费者、社会组织和质量技术服务机构的质量促进权限,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为加快推进质量治理创新、促进质量持续改进、将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法律保障。

马林青认为,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这就需要制定和出台商品质量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从国家层面加以研究细化和推进。此外,群众到国外抢购商品,这和国内商标品牌战略不足息息相关,所以,要进一步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促进质量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加强技能培训培育“中国工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听到这句话我内心非常激动。”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主任杨盛道认为,中国现在是制造业大国,如果产品质量更加精细化一些,完全有能力成为制造业强国。

杨盛道认为,随着经济发展,群众对于产品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产品精细化、精品化将成为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他说,近些年出现的出国抢购问题,主要原因不是国内企业生产不了,而是因为产品做得不够精细,没有掌握国内市场的需求。目前,中国在卫星发射等高新尖领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完全是有技术、有能力提升各类产品质量的。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杨盛道说,现在各个方面都在提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中国工匠”。“中国工匠不仅仅是技术研发上的‘大家’,还是千千万万在生产一线精益求精的工人。”他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都要重视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必须要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批现代产业亟须的技能型人才,提升高技能蓝领人才在产业工人中的比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