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藏区印象(国画) 吴永波
请女人猜谜
梨花留春白雪香
构树的精神
《花儿与歌声》
向日葵(油画) 朱勇
君子之争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梨花留春白雪香

♣ 王琳宝

一夜春雨,梨花始开。千园万树堆雪,漫坡银装素裹。那蓬勃浩大的阵势,在悄无声息中演绎得淋漓尽致。

“梨花静如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元好问诗如一幅古代仕女图,勾勒出梨花的精气神。作为梨花之母的梨树,积蓄一冬,花开春末,然花期仅有七天,盛景不过三日,旋即随风零落,玉殒香消。她来去匆匆的倩影,让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诸多诗词佳句。

“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南朝梁萧子显来到东都,适逢梨花凋谢,满地雪白。诗人见此情景,全无惜花伤春之感,反觉一地梨花似雪,恰是物候使然,不过是为秋天满树硕果提前举行的典礼。他眼中的梨花,俨如素衣仙子,圣洁高雅,纤尘不染,且母性十足,甘愿零落成泥,养根护果。她与茵茵绿草相映成趣,愈发美不胜收。

梨花,别号瀛洲玉雨。她是诗情画意,是玉蝶翩飞,是诗人眼中的胜景。唐人素喜梨花,常建“阶下草犹短,墙头梨花白”俨然一幅素描;王维“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活脱一方禅境;李白“柳色黄金软,梨花白雪香”集视触嗅三觉于一体,将梨花写到极致,格外清心可人。宋人对梨花更是钟情,周邦彦“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将梨花拟为绝代佳人;女诗人朱淑真“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则素面朝天,颇具洒脱气质;陆游“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墨点梨花香魂,欣然定论。

梨花六出,粉瓣似雪。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尽雪与梨花的异曲同工之妙。然梨花清新淡雅,向来不妒群芳。她无意与桃之夭夭媲美,与出墙红杏争艳,与灼灼樱花竞秀,却有着个性十足的朴素自然之美。晁补之“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诸句,虽是状写梅花,此处拿来比喻梨花,亦再贴切不过。

家乡也有梨园,只是规模不大。山里边梯田层层,地块不大,多是三株五棵,星星点点。少时懵懂,年年观花,却只重外表,不思内蕴,总觉清一色的“白”过于单调。一年春上路过砀山,正值50万亩梨花盛开,那铺天盖地的气势一下拴住了我的双脚。我于镇锁黄龙的长堤高处“鳌头观海”,只见梨花漫无际涯,像飘舞的瑞雪使大地统为银色,差点使双目成为“雪盲”。园中的梨树王冠盖巨大,浓荫面积0.3亩,虽历经百年风雨,仍虬枝似铁,势如龙飞,繁花缀玉,人称“乌龙披雪”。那伟岸的身姿,沧桑的容颜,令我叹为观止:真乃老树着花无丑枝,原来普普通通的梨树和梨花竟也可以摄魂夺魄!

在园中,我还看到许多果农攀上爬下,手拿棉花棒,不停地在枝丫间穿梭点播,那是他们给梨树传花授粉。据说,梨花色白香淡,吸引蜂蝶有限,仅靠自然因素传粉,坐果率低,必须人工辅助以利丰产。看见果农们忙碌的身影,我不禁肃然起敬。这些辛勤的园丁,不仅要像养儿育女一样伺候梨树,而且还得担起风力和昆虫力所不及的繁重劳务,他们堪称真正的护花使者,因为他们手里眼里心里全都是花啊!怪不得砀山酥梨那样香甜可口,作为贡品直送金銮宝殿,原来那硕果都是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而出!

千树梨花,一腔相思。在这三月精心布局的盛大雪景里,我顿觉意乱情迷。梨花,一个美丽的符号,却在浩瀚辞海中身兼数职,能文善武,她既是古代的一种小酒杯的雅称,又是一种枪法的代号。河北邢台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冠以梨花芳名,曰梨花大鼓,演员在台上手持两片“犁铧”作为伴奏,久之谐音成为“梨花”,至今仍为群众喜闻乐见。几年前女诗人赵丽华偏重口语风格的诗歌,也被称为“梨花体”,并在媒体上酿成新诗运动以来最大的诗歌事件和文化事件。“梨花体”因此载入《新华词典》,作者也被称为“梨花教主”。而梨花之母的梨树,还荣为北国吉林所辖县名。

三月,梨花飘雪,清香浮动,沁人心脾。抬眼细看,风动绿枝,翡翠幼果隐约可见。虽然梨花风光不再,但那一缕香魂将会随着流光之夏久远弥散。我期待着金秋时节,到果园采撷鲜果,重新回味梨花的清新淡雅,让诗情像梨花一样漫天飞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