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让足球文化在校园生根
“?”与“!”
春在溪头荠菜花
轩辕湖的春天
妈妈的爱
味 道
春天,一个美丽的季节
读《受伤的兔子和猎狗的故事》有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与“!”

“?”长得很有“故事”。

“?”动起来,就像传递着的火炬,甩着流金的小尾巴,隔空递接。伽利略传给牛顿,牛顿再传给爱因斯坦,“?”越传越远,人们的认识越传越深。“?”坐下来,又像耷拉着脑袋的思考者,老僧入定一般沉在自己的世界里,通过发问探究所踏之地的规矩、规律。且看康德在哲学史上留下匆匆一瞥——“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通过发问找到的不一定是真理,但一定是自己心中的准则。

像“?”这种格外在意自己的外表——驼着背像个小老头一样,难道不是分分钟被淹没在人群中吗?怎样才能被铭记呢?他看看自己,灵机一动,截弯取直,就变成了“!”。

“!”代表着一座高峰。没有人能赤手攀上珠穆朗玛峰,他或许站在无数个巨人撑起的肩膀上,或许借助一些必要的工具——经验、器械、路线等。思想也一样。他从孟德尔发现豌豆的过程中归纳出推理演绎法,用马哲的基本观点指导生活和实践,把三维空间概念摸索出经济价值。这不仅是一种归纳、总结和应用的能力,更是一种在高角度、高平台、高视野下的创新和再发现。而只有不断探寻事物的本质,不断突破已有知识的外延,不断积累,不断开拓,才能由量变到质变,将“?”变成“!”。

昙花一现难免单薄,一枝独秀难免寂寞,同样,没有“?”开路的“!”,无论多么闪耀夺目,也难免显得仓促而寡淡。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事物发出浅薄的“!”——我们惊叹于蜂蝶飞舞的美景,扼腕于未孵化的梦想,对世事凉薄义愤填膺;而没有文采,难以名状;没有反思,就只能把月光将就成暖阳;没有观察和了解,你的声音就显得偏激、渺小而鄙陋。多问一问南山下结庐的五柳先生,问问他尘世之外花开的声音是怎样的;多问一问从铁窗里遥望的曼德拉,身体被束缚时心如何向远方;多问一问三更天一根烟斗笔耕不辍的鲁迅,世道是怎么个“吃人”法,匹夫又应该如何立世。如果自己不明白“?”的脑袋所指何方,就问一问前人、问一问历史、问一问在时间里思考的人。

郑州外国语学校 梁立言

辅导老师 赵文芳

点评:文章主题新颖,作者从简单的问号和感叹号入手,写出了标点背后的故事和寓意。语言流畅,感情充沛,也很有自己的思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