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摘 上一版3
“人民”名义下的殊死博弈
一生才情化作薛涛笺
文人笔下的清明节
木案板比塑料案板好
春风长者
从容向晚
牛黄祛火学问多
莫用救心药预防心绞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春风长者

王开林

陈之藩撰文《在春风里》:“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文中的“春风”特指胡适,这样的春风乃是长者之风。

北大教授温源宁作名人小传,称赞胡适,上课时总记得为衣裳单薄的女生关紧教室的窗户,以免她们着凉。

1948年,胡适将自己珍藏的《红楼梦》甲戌本借给燕大学生周汝昌,他对周汝昌的品行一无所知,借后从未索还。周汝昌要做更深入的研究,为曹雪芹的原著恢复本来面目,胡适仍鼎力支持,他又将《红楼梦》戚蓼生序本和庚辰本借给周汝昌。三种真本汇齐,周汝昌如虎添翼。

1954年,张爱玲从香港邮寄新写的长篇小说给胡适,不免忐忑。胡适读完后,通篇圈点且题写了扉页,将它寄还给张爱玲。她翻看时,“实在震动,感激得说不出话来”。

胡适呵护晚辈,从不溺爱,而是慈中有严。作家谢冰莹请胡适题词,胡适的哲语敲击心坎,鼓舞精神:“种种从前都成今我,莫更思量莫更哀。从今后,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

胡适爱才,惜才,奖掖晚辈,提携后进,乐意做青年人的朋友,他对许多人都有知遇之恩,他不在意对方的政治立场,只留意他们的才华和学问。如季羡林、沈从文、邓广铭……不少才俊经胡适栽培,成为国家栋梁、文化精英。

胡适性情温和,但他的主见很鲜明。叶公超说:“有一时期,我们常常有所争论,但是他从不生气,不讥讽,不流入冷嘲热讽的意态。他似乎天生有一个正面的性格。有话要主动说,当面说,当面争辩,绝不放暗箭,也不存心计……刻薄是与适之的性格距离最远的东西。他有一种很自然的醇厚,是朋友中不可多得的。”

帮助同行,是胡适的习惯动作。林语堂到哈佛进修,由于官费未及时发放,陷入困境。胡适倾尽私囊汇寄两千美金,助其完成研究。

十二岁少年余序洋患有糖尿病,他读到陈存仁的《津津有味谭》,对名医陆仲安治好胡适糖尿病的故事颇感好奇,他写信去向胡适求证。胡适毫不怠慢,回信说明那个故事纯属谣传,不足取信。   摘自《今晚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