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1版:2017郑州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启程“十三五” 奋斗铸辉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 数读郑州发展:
2016:启程“十三五” 奋斗铸辉煌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一)

昨日上午,郑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启幕,市长程志明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是我市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的奋斗目标,为我市未来发展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过去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牢记使命、同心同德,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四大重点”工作,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大批事关全局的节点性、标志性、奠基性大事要事取得重大突破,加快现代化进程、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坚实、支撑更加有力、前景更加广阔!

8.4%

关键词 发展质量效益

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994.2亿元、增长8.4%,分别高出全国、全省1.7个、0.3个百分点,省会经济首位度19.9%;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11.2亿元、增长14.3%,高出全省6.3个百分点,占全省的32.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98.6亿元、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65.8亿元、增长11.3%;进出口总值完成550.3亿美元,占全省的77.3%,继续位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

N+

关键词 战略支撑

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贸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等国家战略规划和平台相继落地,郑州的国家政策叠加优势在全国城市中屈指可数。尤其是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将对郑州乃至河南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47.3∶50.7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三次产业比由2015年的2.1∶49.5∶48.4调整为2.0∶47.3∶50.7,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00万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郑徐高铁通车运营,郑万、郑合高铁加快建设,郑济、郑太高铁开工建设,米字形高铁网加快成形。新郑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居国内机场第15位,货运量45.7万吨、跃居国内机场第7位。

● 这一年,七件大事值得铭记

“调结构 转方式”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新型工业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215.4亿元、增长6%,七大工业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94.9亿元、增长7.8%,汽车产业首次突破千亿元,千亿级产业集群达到5个。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43%。“互联网+”指数居全国城市第14位,获批开通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入围中国信息化城市15强。

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等提质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057.1亿元。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累计入驻金融机构288家,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现代服务业的20%。电子商务完成交易额4900亿元、增长33%。入选中国会展最具办展幸福感城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为带动,接待国内外游客888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53.9亿元。市场外迁成效显著,新建成市场集聚区1046.5万平方米,社会累计投资达500亿元。

现代都市农业: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3家、62家,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29个。首批6万亩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基本建成。新增可追溯标准化“菜篮子”生产基地2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标准化农贸市场3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居全国前列。

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全市产业集聚区对工业增长、投资拉动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1.1%、35.6%;服务业“两区”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544.9亿元、增长10%,从业人员达到31万人。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成为全省首个六星级服务业“两区”。

“抓关键 激活力”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去降补”政策落实,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关闭煤矿61家,占全省的61%;市区商品住房去库存任务全部完成,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成效显著;企业降成本有力有效,累计为企业减负45.3亿元。

破解体制机制瓶颈: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工程成功申建,进一步简政放权,对160项行政审批事项中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全面实行,信息共享全面推进。

优化市场要素配置: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60家、占全省41%,全市挂牌上市公司达到184家。扎实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落地。制定实施市级禁止类和限制类清单,PPP模式投资1818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取得积极进展。

解决民生需求:农村综合改革、文化、教育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事项稳步推进。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提品质 扩成效” 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推进

新型城镇化新三年行动计划:郑东新区、上街区、高新区、中原区、金水区基本实现全域城镇化,全市城镇化率71%。大棚户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成效突出,货币化安置率逐步提高,累计回迁群众13.2万人。82个“三级三类”市民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4个。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公交都市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5号线等进展顺利,快速公交形成“5主65支”运营网络;嵩山南路、花园路等一大批道路完成整修。智慧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新建公共停车泊位7.1万个。

中心城区承载能力:新建改建供水管网125公里,新增燃气用户12万户、供热面积1052万平方米,马头岗污水处理厂二期和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投用。入选国家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和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城市精细化管理:以整治“四乱”为抓手,以“四区一环十五路”为重点,强力推进631条支路背街综合整治,城市环境较好改善。

“植优势 增后劲” 开放水平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开放:航空港实验区加快建设,机场二期全面建成投用,开通客运航线186条、全货机定期航线34条;手机总产量2.6亿部,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手机)研发制造基地初具规模;成功获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通航产业发展基地逐步形成。郑州新郑综保区三期封关运行,进出口总值居全国海关综保区第一位。中欧(郑州)班列开行251班,载货量、满载率等综合实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汽车、肉类、活牛、邮政等特种功能性口岸稳定运营,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翻番。经开综保区成功获批。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市外资金168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7.2亿美元。

科技创新:荣获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企业孵化能力跃升至全国第2位。政府主导的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建成527.6万平方米,全市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151家。“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年度任务圆满完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1%。

“重防治 促统筹”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蓝天工程: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59天、同比增加21天,综合指数在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排名退出后五位,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年度考核获得优秀、名列前茅。

生态绿化:植树造林10.3万亩,市区新建绿地1529万平方米,“两环三十一放射”建成生态廊道362公里、累计绿化面积3261万平方米;建成公园游园34个,第十一届园博会园博园、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等加快建设,“一环一渠三网”生态景观带基本建成。

生态水系:贾鲁河综合治理、牛口峪引黄工程开工建设,环城生态水系循环、石佛沉砂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工程加快推进。

农村人居环境:创建省级生态县(市)1个、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6个。

“惠民生 增福祉”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4.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6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实现并轨,首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登记21.6万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连年提标,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开工棚改住房12.4万套,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5.2万套;落实公租房预分配制度,分配入住1万多套。

社会事业: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9所;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6所,新增学位5万余个;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收随迁子女新生入学5万余人。一大批优质医疗资源项目投入使用。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8家、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20个。“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配合文化部推动“二十四节气”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防控风险:平安郑州建设扎实推进,视频监控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无盲区、大通联、高效用”。打击严重暴力犯罪绩效、破获命案积案全国领先。信访维稳形势总体向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重拳打击和分类处置非法集资,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转作风 提效能”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若干意见,全市会议费下降48.7%,公车购置及运行费下降60.8%。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省人大建议、省政协提案62件,市人大议案6件、建议565件,市政协提案801件,满意率99%以上。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制定政府规章5部,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持续整治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一批违法违纪人员受到惩处。

郑州融媒体记者 赵文静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