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师生思维起舞
精细成就卓越 梦想照进现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师生思维起舞
道德课堂印象之亲历者说
二七区外国语小学杨净净老师执教数学课
金水区纬三路小学的情智课堂

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师生思维不断碰撞,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通过几年的不断尝试,在我市各个学校,课堂变得温暖、生动、智慧。让我们跟随“道德课堂”的亲历者,一起分享他们在课堂中感受到的尊重与幸福。

老师说

金水区文化路一小教师 马敏

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在学校“以文化人,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在学校人文、关怀教育基调的影响下,我不断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寻求突破,做着积极而努力的尝试。

在备课过程中,我会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思考问题。备课时把教学体力劳动变智力劳动、智慧劳动,把知识课堂变分享、情感课堂,把“教本”变“学本”;把学生的学习被动变主动,把苦学变乐学,把单纯依赖教师变自主、合作、探究。最终形成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兵教兵、兵练兵,兵兵互动的课堂生态,实现学生学习品质和精神品质的共同提升。

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建立公开、公平、民主的评价体制,让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充满乐趣和信心,我会继续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人生。

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教师 袁方

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在教学时,我们会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提高学习兴趣,我们恰如其分地当好“导演”的角色。在讲解的时候尽量少讲一点,引导学生多动眼“看一看”, 多动脑“想一想”, 多动嘴“说一说”,从而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此外,我们会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利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以适合他们的方式,组织科学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周围的人、事、物及其关系,真正做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惠济区东风路小学教师 贾盈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信本课堂”意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信表现来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信本课堂”把“生本课堂”的主旨更细化,更优化,让学生张扬自信,养育成功,分享快乐。

学生的自信来源于自己的积极参与和大胆呈现,更来源于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教学中,我充当的就是学生学习中的“谋士”,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主导学习方式的机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作为一名有13年教龄的一线语文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我们要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平时我们要修炼两门“功夫”,即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课堂教学的功夫,再加上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样才能自如行走在课堂之间。

二七区幸福路小学语文教师 王小玲

道德课堂引领下的“幸福课堂”课堂形态,为老师和孩子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倡导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发展主动权教给学生,促使学生进行民主的、有趣的和探索新的学习。“幸福课堂”是爱与被爱的快乐分享,是师生相互接纳、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教师上课不但要备好课,还要备好心情,主动理解学生,给与学生更多关爱。课堂中学生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展现,往往给孩子鼓掌最多的是教师,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课堂中的交流分享,让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幸福,交流的幸福,爱与被爱的幸福。

郑州一中英语教师 武茜华

郑州一中确立“培养学生自主精神”的办学理念,在主体课堂模式中,自学是中心,如果把整个自学环节比做一次旅行的话,指导书是指南针,知识沙盘是地图,那么自学过程就是体现个性化的自助游。

在一节英文诗歌欣赏课上,我曾遇到这样的挑战。诗中有一句话包含了“in terms of me” 和“in terms of we”,当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质疑:为什么前面用的是宾格me,后面不用与之对应的us而是用了主格we?在这时,一位同学起身回答:“从诗的角度看,这里用me,而不用us,是为了押韵。”他的解释让大家茅塞顿开。这个小插曲让我悟出一个道理: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了如指掌,对教材驾轻就熟,还要能够准确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并提前做好准备。教学相长首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郑州九中政治教师 黄颖慧

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哲理小品剧,用故事解读枯燥经济学理论,用话题讨论进行政治生活学习,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知识,提高学科素养,课堂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的平台……我们倡导合作学习,每月依据教材和生活选取一个主题作为小组研究课题,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分工协作,通过课题研究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构建道德课堂就是在养心,是在养我们教育者的心,也是在养学生的心。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有温度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要求老师提高三种基本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把握三个前提: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做到三个读懂: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完成六个转变: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郑州市实验高中教师 梁玉成

我们的数学教学是标准的小班化教学,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作为一名教龄近20年的老师,我一直在努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我们关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是否真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倾听、记录、讨论、练习、质疑等表现;积极探索适合的小班化课堂评价,更希望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到评价中,使学生在评教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我们也关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昨天和今天,课堂之上和课堂之下等的表现,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炽热的爱心,尊重、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带给学生课堂以外的观点。

学生说

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学生 赵雯芊

现在,我们的课堂不再限于课本知识,还有学生自己的分析与想法,看法与思考。例如科学课上,老师不会直接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而是让我们自己猜想、调查或带着我们亲自动手做实验;音乐课上,用几种乐器伴奏,老师不直接教我们怎样敲打会好听,而是让我们自己摸索、实践,悟出其中音乐的道理;语文课上,老师引导着我们,让我们抓住语言文字去谈自己的理解……这样的课堂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让我们脑洞大开,思维活跃。这样的课堂,让我慢慢将思考的习惯融入到了生活中。我开始对身边的任何一样事物都带有一种“好奇心”。

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学生 田若瑜

我们的数学课堂,是属于我们的。大多数时间,学习一个定理或一个公式,老师都会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备课”。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我平生第一次讲课。我在前一天晚上认真预习并准备次日的课堂讲解。第二天,我的讲解受到了老师表扬。这样的课堂让我们永远有一颗敢于探索新知、真理的心;这样的课堂让我们对每一个定理或公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课堂让数学变成一个有趣的学科,我庆幸有这样开明的老师。

二七区幸福路小学学生 李善从

我对我们的语文课形式印象特别深刻。老师在“幸福课堂”上会让发言者充当“小先生”,采用一组主讲、其他组补充更正的方式,之后随机发问,会者抢答,鼓励我们大胆“表演”,积极探究。小组充分研讨,合作交流,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分组进行精彩展示。先是小组发言人作充满集体智慧的展示,发言完毕后,外组同学可以针对展示问题进一步进行质疑,继而展开争辩,全班同学都可以针对论题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自主发言。

惠济区东风路小学学生 曹辛宇

以前,我认为老师才是讲台的主角,现在,我发现,这个充满希望的舞台,不仅是老师们教书育人的天地,更是我们放飞梦想的跳板。

我清楚记得,那是一节数学课,讲《分数的意义》。刚上课,老师就神秘地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做一个分数游戏:给唐僧师徒四人分饼。可是一张饼怎么分呢?就算是能分,怎么表示呢?就这样,一节有趣的课就开始了。在接下来的课堂上,老师根据这道题,拓展延伸了许多的知识点,我们都在快乐与欢笑中不知不觉记住了。在这个自由欢快的舞台上,我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自信与勇气,不再畏惧出错。

郑州一中学生 王若茜

记得在高一的一节语文课上,老师组织我们排演课本剧《窦娥冤》,这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组内,大家分配角色,熟记台词,分析剧情,在不断的研讨中对《窦娥冤》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在随后的演出中,各组同学通过表演的形式分享着自己对本课的理解与看法,就这样,我们在充满趣味的40分钟内用主体课堂的方式上了一节别样的课。主体课堂改变了老师一讲到底的模式,把学生的交流研讨作为主要环节。自由、自主成为主体课堂最大的特点。三年的主体课堂学习生活对我的影响很大,提高了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明观点的能力。讨论成为课堂主旋律,这使我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为融洽。

郑州九中学生 薛涵冰

我印象深刻的一节课是老师带领我们学习选修课文《项羽之死》。在分析项羽人物形象环节,老师让我们结合课文和资料综合评价历史人物,在这样的讨论中我感受到了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也感受到了思维火花的碰撞。我收获的不仅是简单的人物性格定义,更是一种全面客观思考问题的思维,一种兼容并包的气度。学习的主体变成了我们自己,老师不再事无巨细地灌输知识,而是鼓励我们自己去探究。我能感觉到老师对我们的信任,我发现自己也能解决很多问题。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也成为亲切有趣的朋友。

郑州市实验高中学生 张雨桐

还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响起,伴随着老师热情的英式问候,新的一课开始了。这堂课学习的是中西方的节日,老师拿出一些可爱的图片,让我们猜节日。看着老师播放的和情人节有关的视频,我们就五个国家不同的过节方式展开了热烈讨论,老师还给我们每人发放了任务卡……一堂“头脑风暴”课,让我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学会了运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学会了将所学运用到实际,更和老师成为平等交流的朋友。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