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书信狂人的剽悍人生
经典与我们同行
健康可以“站出来”
古代也有限购令
“狸猫换太子”原型在明朝
人生高低杠
老舍:生活是种律动
当心电磁灶成“隐形杀手”
新房巧除油漆味
低头玩手机=脖子负重50斤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经典与我们同行

周飞亚

今古一脉,长歌九曲。时光的长剑无法切断我们对于先人的感念,岁月的浮云也无法遮蔽先人对我们的凝视。

…………

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我们曾在喧嚣嘈杂中,一度疏远了你们?这切肤之痛,正如儿子疏远了母亲、江河疏远了源头、落叶疏远了根。

日前,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剧场内,伴着悦耳丝竹,响起了动情的吟诵之声。

这样的声音,已不是第一次在这个舞台上出现。

2008年,中国文联启动了“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至今已经走过了近十个年头。关注这一活动的人们惊奇地发现,他们竟然每年都能推出一部解读国学经典的原创舞台艺术作品。

从“和韵天歌——感悟《道德经》”到“东方神韵——《诗经·风》”,从“我心光明——走进王阳明”到“杏坛花雨——感悟《论语》大型交响组歌”,再到交响清唱剧《屈原颂》……他们咏诵的,不仅仅是国学经典里的段落,也有原创的诗、歌曲和散文。此次演出,他们从已推出的10期节目中挑选出最精彩的作品,汇集在一起。演出的名字,就叫作《先人与我们同行》。

舞台两侧,垂挂的布幔上飘动的甲骨文,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音乐也别具一格,充分借鉴西方音乐的曲式、结构和技法,又结合了中国传统民乐、地方戏种等独特音乐元素,形成了恢宏、古雅、悠远的风格。

很难想象,创作出如此作品的人们,其实是一帮“业余人士”。他们素不相识,也都没有系统学过国学经典,却因为国学经典聚在一起。不是为名——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是功成名就,既有著名学者、艺术家,也有部长和将军;不是为利——这是一个公益性活动,主创者不取报酬,参与者薪酬有限,很多时候还要自己倒贴经费。

众多的志愿者,几千个昼夜,拂去了蒙在几百本经典上的尘埃。

国学经典在现代人的眼里是遥远的,文字是古奥的,人们常常不得其门而入,顿感枯燥无味。“中华经典系列咏诵”让国学经典变得亲切,让古代先贤变得鲜活,让先人的智慧变得通俗易懂。每一场演出,人们都不愿意离开,台下响起的有掌声,甚至还有哭声。

历史的风吹落了无数的皇冠,吹散了无尽的繁华,却吹不断那一串带响的竹简,以及竹简上留下的无数指纹的风景。

“都说你离我们很远,悠悠两千多年,其实你离我们很近,一直在路上攀谈。”这是2009年,在第一场咏诵活动中唱出的第一句歌词,是唱给老子的。其实,它已经唱出了我们与传统、与经典的寓言。

摘自《人民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