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首季河南货物贸易创新高
一季度航空港区 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近90亿
周五到会展中心 逛郑州消费品博览会
新郑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
社区老“管家”
4项目落户荥阳
郑东新区全面提速安置房建设
楝树口村 脱贫致富记
志愿者助蒜农抢收蒜薹
有一种现象 叫“温暖二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社区老“管家”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常瑞英 文/图

义务修车、死记硬背车牌号、打扫卫生、提意见和建议……这些都是生活在金水区金林社区的殷启茂老人热衷的“小活儿”,老人还因此赢得“小区管家”的美誉。

义务“修车匠”

在金林社区福元路41号院里,邻居们经常会见到殷启茂这位老人。他头发花白,身形消瘦但硬朗,两眼炯炯有神,时常帮邻居修自行车。

小区内骑自行车上班的人很多,车子难免会有大大小小的毛病,殷启茂看到居民经常为修车不便而苦恼,于是开始自己准备工具和材料为大家义务修车(如图)。

小区“百事通”

这个社区“管家”业务都精通到什么地步?这么说吧,“是不是这个院里的车,我一看就知道。”老人对自己的“技能”很自信。

他常说:“小区就像自己的家,看好自己的家是应该做的事。”为了“看家”,他每天早早出门,向上班的居民打招呼问好;为了“看家”,殷启茂每天在大多数居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已经拿着大扫帚把小区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由于小区老旧,排水系统不好,每逢下大雨,院里就会有积水。每到这时,殷茂启就站在大雨中提醒着过往的邻居,尤其提醒老人和孩子注意脚下安全。

心怀“小目标”

一直以来,殷启茂有个“小目标”:居民都能把小区当成自己的家。

据他说,触动这一梦想的,正是源自于刚来小区时所受到的“刺激”:小区居民见面不说话,彼此不打交道。他就梦想着,如果有一天大家能像一家人那样彼此关心、互相帮忙、遇见打招呼问好,那该多好啊。怀揣“小目标”,殷启茂从自我做起,主动与人交往,热心帮助他人,努力地改善社区人际关系。

现在,殷启茂多少有点“成就感”了:“大家从彼此的交往中慢慢找到一家人的感觉了,就这一点,我很满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