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田野里的花
春韵(国画) 张海疆
诗人的妙笔
鸡头菜汤和剩馍
歌者(油画) 龚立新
《两个好朋友》
家风永续正能量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家风永续正能量

♣ 黄敏珠

自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做了母亲,随着年纪增长,愈加感受到家风是个无价之宝。上有长辈们的关心教导,下有孩子们的学习效仿,作为家庭中承上启下的纽带,我和爱人承载着整个家庭家风的传递。记忆中家人们相处的一幅幅画面,是一份份“润物细无声”却又直达心底的感动,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开启的家庭正能量。

孝顺长辈,言传身教——在我们家,体现最明显的是一个“孝”字。我爱人的奶奶九十多了,近几年身体一直不太好,生活上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爸爸每顿饭都要先看哪些饭菜有营养好消化,先给奶奶盛好,端到桌前。奶奶糊涂了,有时候知道自己吃,有时候不会吃,爸爸就一勺一勺地喂,等奶奶吃好了自己才吃饭。每天晚上,爸爸还要端一盆热水给奶奶洗脚,每当这个时候,我爱人都会带着我的两个儿子一起主动帮忙,两个儿子把稚嫩的小手伸进水里,把奶奶的脚揉一揉,奶奶满脸都是慈爱的幸福。我们很少刻意地教孩子要孝顺,但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孝”已经成为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一种生活习惯,他们经常会主动关心长辈,看到我们下班回来疲惫的样子,大儿子会过来给我们按摩,小嘴巴还甜甜地说“爸爸妈妈辛苦了!”一岁半的小儿子看着哥哥这样做,慢慢地也学出了“门道”,当那热乎乎的稍显笨拙的小手力度不均地敲打在背上的时候,所有的疲惫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甜蜜和幸福。

辛勤工作,一丝不苟——我们的爸爸妈妈靠自己刻苦努力成为上世纪70年代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他们非常珍惜并热爱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妈妈,年轻时为了赶写材料经常熬夜,结果把眼睛累坏了,视力受到严重影响,但这并没有成为她对工作松懈的借口。从我们刚结婚,就每年要给她买好多放大镜,因为她的视力一年不如一年,而且因为视力不好放大镜总是找不到,就断断续续买了几十把,有便携使用的,有带灯光的,有大号方便阅读的……记得无数个夜晚,妈妈总是戴着眼镜,拿着放大镜对着文字材料认真研读,废寝忘食。因为工作单位很远,离家五十多公里,妈妈每天早上六点半就出门上班了。印象中她从未请过假,无论风霜雪雨都坚持着。妈妈手持放大镜全神贯注在台灯下学习的画面,和每天天不亮就静悄悄离家而出的身影,是我脑海中最为深刻的印记,都说婆媳不好相处,但在我心目中,她就是我的榜样和楷模,是我敬佩不已的妈妈。

家训传承,家风永续——在我和我爱人的工作日志本首页,是爸爸送给我们的三句话——“真材实料饱有底气,积极向上充满生气,正直无私富有正气”,我们俩视其为“家训”,是我们家正能量家风的精华。自打手机微信兴起后,爸爸也毫不落伍,很快就学会了使用,而且还建立了一个家庭微信群,大家庭的所有长辈小辈亲人们都成了群中一员,爸爸每当看到充满正能量的文章,都会发到群里跟我们一起分享。记得有次爸爸在群里不经意发了一条“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失去一切”的微信,我当时正处于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时候,这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巨大的鼓励而重拾信心,突然间有了种“举重若轻”的动力。

家,简单的一个字,能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因为家是每一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莫尔说为了寻找想要的东西,我们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这就是我的家,是千百万家庭中平凡的一家,却是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心目中独一无二“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源泉。这些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正能量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一样,时刻感召着我们,成为我们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精神起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