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翰墨飘香颂“风雅”
与“活起来”的历史亲密接触
我省两大展览入选优胜奖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太极传奇》专家研讨会在郑召开
《六人晚餐》吴刚展超实力演技
《绣春刀·修罗战场》 造型出众引关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李韬书法作品展明日在省美术馆开幕
翰墨飘香颂“风雅”

本报记者 左丽慧

5月20日,郑州晚报副总编辑李韬的《风雅颂:书法作品展》将在河南省美术馆2号展厅举行,为初夏的燥热带来丝丝清雅的洗礼与熏陶。

盎然古风寄书法

李韬这曲看似平常的“风雅颂”还未开奏,就引起了书坛、画坛甚至文坛的关注,张海、刘大为、王家新、胡抗美、李翔、宋华平、于丹、钱文忠、马国强、杨杰、二月河等众多文化界名家为此次展览题字。

熟悉李韬的人都知道,他“好读书”,这与他大学毕业就到报社当副刊编辑的经历密切相关。那时候,联络工具还基本上靠通信和固定电话,李韬天天都泡在书店里,翻看作家的简历,找通信地址,然后再去信约稿,约到了张中行、王世襄、丁聪、吴祖光、柯灵等一大批名作家、学者的稿件。

李韬给这些大家去信都是小楷写就,其内心深处的盎然古风由此可见一斑。不同于别人的书法展大都抄些诗词文赋、名联佳句,李韬“风雅颂”展览所书大多是他自己的诗文及楹联,令人耳目一新。

痴人追梦好梦圆

尽管平日冗务缠身,但李韬对书法的热爱可谓痴心不改。

“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我到同村的一个叔辈家玩,见他正在那里临习颜真卿的《多宝塔》,那是我第一次被书法的魅力深深吸引,并下决心要学写字。”李韬回忆,就是从那年的暑假,他开始了至今近30年的学书习书之路。沿途有风光旖旎,也有坡路险滩,虽磕磕绊绊,但其中乐趣“非学书者不可得也”。

书法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李韬坦言“书法给我带来的是内心的平静、生活的充实、修养的提高。无论工作再累再忙,只要拿起毛笔,一切都静下来了。”李韬说:“我只能算一个书法爱好者。我把习书当作一个修身、修心、修炼、修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开了眼界、看了世界、提了境界。”

正是抱着这样谦逊、好学的心态,李韬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山头,逐渐向人生书海的高峰攀登。

专家门道任评说

李韬沉浸于书艺,振叶寻根,观澜索源,遍览古今皇皇巨著,理论学养自无须赘述。因机缘巧合,他得以亲近王世襄、周汝昌、吴祖光、张海,终于获得了业界的认可。

在专家大腕眼里,李韬的书法作品大有“门道”。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张海对李韬的评价最有代表性,他曾在《文韬武略》中盛赞“李韬的书法有童子功,而且遍临诸家,多有会意,四体皆擅,一手多能。李韬为人低调,没有张狂与浮躁,沉得下心、沉得住气。”

据悉,展览同时,还将举行展览同名作品集《风雅颂:李韬的书法艺术》和《风雅颂:名家题词锦集》首发式和作品捐赠仪式。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