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翰墨飘香颂“风雅”
与“活起来”的历史亲密接触
我省两大展览入选优胜奖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太极传奇》专家研讨会在郑召开
《六人晚餐》吴刚展超实力演技
《绣春刀·修罗战场》 造型出众引关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与“活起来”的历史亲密接触
——“5·18国际博物馆日·走进人类文明殿堂”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秦华 左丽慧 杨丽萍 文 李焱 图

“文物”者,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也,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作为文物的“家”,各大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昨日是“5·18国际博物馆日”,关于博物馆的话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

博物馆里一件件凝聚着先民智慧、充满历史积淀而又“沉默不语”的文物究竟能影响人们几何?在博物馆公众服务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善用”博物馆?本报今日推出“5·18国际博物馆日·走进人类文明殿堂”系列报道之二,带您走进博物馆。

多彩活动助你“玩转”博物院

昨日,各大博物馆都推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河南博物院推出了一系列好玩、有趣的活动,除了持续开展的“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河南博物院建院90周年纪念展”两个免费展览外,趣味丛生的历史教室、意蕴清幽的“古韵今声”华夏古乐团公益专场演出、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宣讲等活动也是各爆亮点。

“太震撼了,这趟河南行能听到如此美妙的演出,真的是不虚此行。”从福建来河南旅游的黄先生昨日欣赏了河南博物院的古乐公益演出,颇为震撼。那些凝聚古人高雅情趣和生活智慧的钟鼓磬瑟,在束发盘髻、广袖深衣的古乐团成员的动情演绎下,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人们进行了一场场深入肌理的对话。

而郑州博物馆特别设立了“商之都”璀璨之谜活动,向大家讲述了郑州为什么称之为“商城”、“商人”一词从何而来?甲骨文与郑州商城的关系?带大家重读郑州,了解中国历史。此外,郑州博物馆还推出了“郑州历史文化展”“名家画论”近现代艺术大师流动展等展览,并结合展览开展了“我是小画家——少儿七彩绘画”社教活动,同时还邀请文物专家现场进行文物义务鉴定活动,向群众宣传普及文物鉴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

拥抱新奇的“互联网+”时代

博物馆里,有着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它是文明殿堂,也承担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无论你是来这里寻宝,还是在这里获取知识,博物馆都不会让你空手而归。当前,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以博大胸怀吐故纳新,以开放之姿主动拥抱着这个充满新奇的“互联网+”时代。

而随着博物馆工作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观众对陈列展览的期待也进一步提升,常规、传统的陈列内容,难以将关注从多元化娱乐生活中吸引到庄严肃穆的博物馆中来。为了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应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以后观众数量增加、服务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式,我省各大博物馆都创新性地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比如,郑州博物馆近年来策划了“我们的生活”“劳动的故事”“天工追梦——郑州古代科技文物展”“郑州市继往开来·百年文物征集成果展”等展览,不仅更新了人们对博物馆展览的传统认知,也在阵列展览方面吹起了一股清新、亲切之风,大受观众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适应目前观众年轻化的趋势,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等都加强了新媒体、移动终端在参观导览、宣传展示和公众互动中的应用。在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中,每位到场的参观者都会被发放一台成人手掌般大小的移动终端设备,讲师通过操纵、控制设备的显示内容,在趣味丛生的演示中有效地进行历史知识的传递。河南博物院外联科科长刘璐介绍,历史教室秉承互联网时代“体验至上、内容为王”的理念,通过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的现代化移动终端设备,让沉默的历史有声再现。

“穿越”古今与文物产生共鸣

随着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日益深化,公众对博物馆的接受度显著提升。然而,公众走进博物馆还是有一个难题摆在眼前——“看不懂”这一件件凝聚着先民智慧、充满艺术积淀而又“沉默不语”的文物。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公众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博物馆资源?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每个国家的博物馆都是这个国家民众的财富,想要用好这些财富,我觉得每个人首先得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的文化。在你了解了这些之后,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历史素养,再次走进博物馆就不会感到陌生,就可以从中汲取一些似曾相识的知识和讯息,从而获得某种启迪。”刘璐建议,大家在走进博物馆前先了解一下当地和该博物馆的大致情况,这样在参观的时候就会有方向性,不同行业、专业的人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与历史文物产生共鸣。

河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全省各大博物馆、纪念馆都对服务设施和环境进行了改造和整治,使得参观环境更加方便舒适、安全有序,公众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设施,“比如,不少博物馆里都配设有手触屏幕、可视电子导览器、专业的讲解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公众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里的这些资源,每一个参观者都能借此‘穿越’古今,与‘活起来’的历史来次亲密接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