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曾国藩的挽联爱好
读书 让你绝权欲弃浮华
大度读人
白马人的身世
梦多是睡眠不好吗
知彼易 知己难
头发没了也要常梳头
善待暮年
文字有包浆
“夫妻相”与DNA相似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知彼易 知己难

成丕德

史海拾珠

有一天,乾隆在批奏折,看着看着不禁皱起眉头。原来,有位大臣上书说,顺天府乡试贡院大殿匾额上的“至公堂”三个字是前朝奸臣严嵩所书。乡试贡院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殿堂,悬挂这样的字,显得大清无人,实在不合适。乾隆觉得有理,便下令从满朝大臣中征集,选出最好的字来代替。

乾隆素来喜欢舞文弄墨,也禁不住提起笔,想写出最满意的大字。为此,他还练习了两个月,可怎么写都不满意。

沮丧之余,乾隆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满朝大臣身上。大臣们写的作品收集上来后,他开始一幅幅仔细品鉴,可没有一件能比得过严嵩的字。乾隆无奈下令将所有作品,包括他自己的,都统统毁尽,仍将严嵩的字高高悬挂。

上书的大臣十分不解。他认为,就算没人比严嵩写得好,也应该把他的字换掉。于是,他拜见皇帝,询问原因。乾隆说:“严嵩虽是奸臣,但不能因人废字,否定其艺术成就。就书法而言,我们确实不得不佩服其造诣之深啊!”听罢,这位大臣对皇帝的胸襟敬佩不已。

知彼易,知己难。如果一个人能正视自身,坦承不足,将是人生境界的一大超越。

摘自《环球人物》

古代官员如何表达民意

王 一

“朝参”与“集议”

“朝参”由皇帝亲自主持,是小范围的。原本是百官进入皇帝的办公大厅(朝廷)参拜皇帝的一种形式,古装戏中常出现的君臣在朝廷上问答的场景,其实就是“朝会”。一般在进行重要的人事任免和重大的工作安排、典章颁布时,皇帝都会开“朝会”。

“集议”则由大臣主持,皇帝一般不参加。集议实际上是应皇帝的要求或同意才开的,其规模可大可小,参会者的范围比朝参复杂。集议通过的议案都是要认真执行的。

在集议上,议案很难“一致通过”,有时还会出现“经年不决”的现象。西汉末年的王莽新朝,有一次集议的议题之一是讨论并颁布官员的工资制度,结果集议了好几年,也未能拿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意见。由于政策迟迟不能出台,导致上自公侯、下至小吏都拿不到工资,即所谓“皆不得俸禄”,实在罕见。

谁能议事

古代的议事代表都是些什么人呢?从史料上看,主要有四类:一是“二千石”以上的驻京大臣,实为官僚和利益集团的代表;二是“地方代表”,以分封在外、待遇达到一定级别的列侯为主;三是列大夫、博士、议郎这些专职谏官,这类人能力强,都是领俸禄的。另外,在需要时还会有来自基层的人。这类人以饱读诗书、喝过墨水的“贤良”“文学”人士为主,表面看是来自地方和基层,但由于是相当于今省市一把手的郡国国主和地方富豪推举出来的,实为学术界和富人的代表。虽然这些人并没有代表性,但其素质要求并不低,必须敢说话,善表达,有较强的能力和水平。

集议的开会气氛比仪制森严的朝会活跃得多,人人可以畅所欲言,即使无所倡议,最终也必须行使表决权,然后向皇帝如实汇报。

摘自人民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