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为首要突破口 打造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启动月底截止
村级“青春家园”成立 多种服务助力脱贫
全省首个慈善信托 备案在郑顺利完成
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 多举措严防扬尘污染
宠物用品博览会 选址郑州会展中心
郑州招募116名律师开展基层志愿服务
打造跨境电商“郑州样本”
创新机制构筑人才高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机制构筑人才高地

(上接一版)围绕这一目标,2015年7月,郑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的意见》等“1+7”政策体系,推出独具特色的“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即用5年左右时间投入40亿元,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七大工业主导产业和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七大服务业支柱产业,促进人才流、资金流、项目流、技术流良性互动,有效提高人才与产业的契合度。

引才:筑巢引凤智涌商都

引进人才就是引进希望,赢得人才就是赢得未来。

平台是人才施展才华的基础。郑州市以推进航空港区建设作为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突破口和对外开放的平台,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造广聚人才的“孵化器”,引进了一批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和产业急需的高科技人才;实施人才“柔性引进”政策,吸引急需的、高层次、专家型人才及海外高端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

广纳贤士,郑州有海纳百川的气魄。怀着人才国际化的美好憧憬,郑州储备着发展的希望。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16年,全市累计新增留学回国人员近万人。其中,仅在2016年,政府投入2.63亿元,带动企业及社会投入4.6亿元,引进人才(团队)101个,其中“两院”院士4人,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22人,海外领军人才48人。全市目前已建立院士工作站79家,柔性引进院士86人,拥有常驻“两院”院士13人,“千人计划”专家42人。

通过高端人才的聚集效应,郑州的创新创业人才密集区加速成长。截至目前,政府主导建设的创新创业综合体建成面积已达527.6万平方米,入孵企业2156家,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达151家。各类研发中心2154家,其中,国家级35家,省级604家。

留才:创新生态打造人才“强磁场”

留人是用人之要,发展之本。如何让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郑州市从优化人才环境入手,坚持“招才引智”与“拴心留人”并重,着力建立和运用好“政策好、待遇优、服务佳、环境好”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在郑州创业有机会、创新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一流人才,理应享受合理的待遇。为鼓励高层次人才来郑,国内外顶尖人才给予100万元安家费,提供不低于1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80万元……郑州市专门设立了“智汇郑州黄金十条”,在产业化扶持资金资助、资金金融支持、上市融资奖补、科技支持、用房支持、住房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及其他支持政策等共10个方面出台34项具体激励政策,为各类优秀人才消除后顾之忧。

科研是一项投资不一定有回报的项目,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科研经费是难题。为解决这个问题,郑州市大胆尝试,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综合运用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等多种投入方式,带动社会资本向科技创新链的各个环节集聚,形成了“投、保、贷、补、扶”五位一体的创新投入体系。

今年1月,郑州市与河南省科技厅签署协议,各出资1亿元设立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企业发展。

郑州还注重对创新人才携带或实施的重大项目予以资助,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重奖。前不久,郑州高新区召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攻坚大会,拿出1亿元,重奖了100多个高成长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团队)。

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环境,引得各类英才纷至沓来,崛起的郑州正逐步成为强劲的“人才磁场”。今天,展翅欲飞的郑州,正在以世界的眼光和海纳百川的气魄,广揽天下英才,为郑州的可持续发展积蓄新动力、打造新引擎。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