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杨匡汉 文人相重,那一份情感是能触摸的,那一种患难之交是能感知的。 说到文化人之间的友情往来,实际上也繁复多样。譬如,“伪友”乃以利相交者,“雅友”乃切磋辞章者,“挚友”乃心心相印者,“诤友”乃直言规谏者,“畏友”乃品行端正者。 通常的情况是,当外界风和日丽、个人事顺心舒之际,朋侪杯酒言欢,能感受情谊的温暖;一旦人生转顺为逆,或双方荣枯各异,则才是考验友情、检测人性的试金石。真正的文人相重,此时不会随风而偃,而凸显纯金般的质地。 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爱憎分明,但对左翼青年作家极重友情。他对左联五烈士的哀思,他对落难中的萧红的扶助,均为世人知晓。他对丁玲的友情也当记上重重一笔。 1933年5月,丁玲在上海昆山路寓所被特务绑架,后又一度盛传被害。鲁迅得悉后,在同年9月的《涛声》上发表了《悼丁君》一诗,寄托对丁玲的无限思念。不仅如此,鲁迅还在当年冬日冒雪走访了丁玲所著《母亲》一书的责任编辑赵家璧,就丁玲稿费一事做了周全的交代,让丁玲母亲蒋慕唐老太太的生活有所补贴。丁玲半个世纪后才得知此事,感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诗友之间相互唱和的佳话,这一文脉也延续至今。俗话说“文人相轻,自古已然”。看来应当易“文人相轻”为“文人相亲”“文人相重”,特别是在已经太多太多“失去”的当下,“友谊”“敬畏”“诚信”更显得重要。 摘自《新民晚报》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