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中原生活汇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商场变身“游乐场”
旅游地珠宝少买为妙
网购保险 勿忘规避风险
中原银行 举办“小小银行家”活动
中原物流金融高峰论坛在郑举行
光大银行“智能语音系统”上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旅游地珠宝少买为妙

现象:近日,游客费女士在云南省瑞丽市某玉石市场观光时,不慎将一家玉器店内叫价30万元的翡翠手镯摔碎,费女士随之晕厥,其相关视频及照片在网上走热,引发关注。此后,瑞丽市宝玉石协会以第三方身份,对受损手镯做出18万元的估价。至本报截稿时,店主和费女士还未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下一步双方将根据相关法律提请民事诉讼。

“游客会不会是托儿,炒作呢?”“店家随意将高价商品摆在外面,没有好的防护措施也应该负责。”……纵观此事的各种点评和议论,怀疑态度持大多数。无论事情最终走向如何,都给消费者敲了警钟:出去旅游逛珠宝店时,少买为妙。

尽管这件事目前判定并无强买强卖欺诈行为,但市面上仍存在很多珠宝消费类乱象,特别是外出旅行时。从消费者角度讲,如果贪图便宜,持有旅游当地珠宝性价比高的心理,就不可避免会出现类似2万元买到价值5000元珠宝的购物陷阱,反倒不划算。况且,一旦在旅游时遇见消费纠纷,程序复杂处理麻烦,还耽误时间,影响心情。

在河南珠宝专家慕强看来,不仅要时刻提醒消费者尽量不要在外出旅行时购买珠宝,而且还需要商家自律,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基于消费者对旅游的普遍意识,很多人喜欢在旅游地购买纪念品,贵金属、珠宝玉石往往成为选购对象。当然,并不是不赞成旅游市场推出购物平台,但必须形成正规专业卖场,让商品有保障,才能增加信服力,尤其对于珠宝产品来说,商家应展开公平竞争,让消费者自由选择。

总而言之,旅游区已成为珠宝乱象“重灾区”,消费者避免上当受骗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不买。如果买的话,应提高防范意识,谨防旅游途中消费权益受损,尽量不要在旅游景点购买高价的珠宝玉石,同时要索取保存购物凭证并加盖印章,包括权威机构出具的证书、发票等。另外,短期来看,各类珠宝消费乱象难以消失,商家、行业协会及相关部门还需共同努力,加大整治力度,还原一个健康和谐的买卖市场。

消费相对论

栏目记者 武 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