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择 友 记
中医在国外
邻家小妹(摄影) 苗 青
杜月笙和章太炎
《大 明 朝 》
太行烟云图(国画) 白 印
雪底芹芽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雪底芹芽

♣ 张富国

这是一味最有意境的菜肴:白嫩的炒蛋平铺盘底,丰润如玉、微力即断的芹芽,与红软味腴的肉丝相间,镶嵌几片嫩绿的芽叶,一筷下去,送入口中,清馨与荤香交融,筋道与脆嫩相伴,让人飘飘欲仙!

每年春节打牙祭,这道菜总会奉为极品,美其名曰“雪底芹芽”。芹芽要自己采,扒开菜畦里的雪窝,小指般粗细的玉芹,头顶淡绿芽头,扑入眼帘。轻掰,在铺了毛巾的篮底码齐,不消多,只二十几条,敷上毛巾,一路小跑赶回家。芹芽入温水盆,轻摆洗尘,捞起控水。待明火翻炒的肉丝香气四溢时,撒芹芽扑火,掂锅再翻,点小磨香油,出锅装盘。

极品总会有故事。苏东坡以文字诽谤丞相,流放黄州。好朋友看他无米下锅,就把营地的一块荒地给他耕种。他种菜种粮,缓解了饱腹之需。尤其那片芹菜,长势很好。他按老家春鸠烩的做法,创制出“蕲芹春鸠烩”——斑鸠胸脯肉丝炒芹菜。这个乐天派赋诗,“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烩”。他特意注解,“蜀八贵,芹芽烩,杂鸠肉为之”。“霁容天在水,春色柳藏桥”,窘迫中的快意足见!其实,苏家人都喜欢这道菜,弟弟苏辙写诗和,“家人旋贴钗头胜,园父初挑雪底芹。欲得春来怕春晚,春来会似出云山”。贫困潦倒之际,不忘初心,如丛生杂草中的缕缕清香,亲自取名“雪底芹芽”,怎不誉为人生极品?

确实,天上斑鸠肉丝也好,其他肉丝也罢,爆炒后细嫩香郁,是入春鲜肴;芹菜,无论水芹,还是旱芹,香浓而清瘦,号称新春第一菜。时鲜烹炒,相得益彰,文人自然喜欢。“思乐泮水,言采其芹”,读书人自命采芹人,源自古代习惯:书生考中后,祭拜孔庙,常采一枝芹菜插在帽上。只是,芹美,但终属下里巴人。《列子》记述,乡人在豪绅面前吹嘘芹菜的味美,人家一尝,“蜇于口,惨于腹”,翻肠倒胃,吐出了苦胆!乡野村夫的美味美意,难入富贵人家的口心。乡人献芹,终成不揣浅陋的一己之意!“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的高适,“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的李白,“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的杜甫,温文柔弱的文人,一丝微薄而虔诚的奉献,被人嗤之以鼻,或许,只能是一场悲剧吧?!

其实不然,《吕氏春秋》有言:“菜之美者,有云梦之芹。”吕不韦不仅品味清香,还兼顾清热降压的功用。名相魏征嗜芹如命,天天糖醋拌之佐膳。辛弃疾著《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锦囊妙计,宋孝宗皇帝不屑一顾,但谁又能阻拦美芹成为忧国忧民的代名词?《红楼梦》的作者曹翁,一生走着下坡路,晚年伦落到靠朋友接济过活,但自号雪芹,抱以香馨,以芹自比,以芹名志,笔耕不辍,开创了中国小说的高峰!

文人的意趣总是相通的,芹香,牵动着文人的魂灵。林语堂先生笑谈苏东坡: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郭沫若先生在辛弃疾墓写过一副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感悟报国壮志。周汝昌先生书联“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体味曹雪芹的痴迷文学、书写血泪的窘境。数千年的时空,竟然被一味美食牵引,被一腔家国情思打开。钩沉探微,只能盛叹中华文化的神韵!

时事纷繁,世态炎凉,风雨之中,任由万物在时光里流淌。只求那味雪底芹芽,来坚守那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执着与静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