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产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博物院暑期少儿活动节启幕
中国美协研讨班在郑举行
河南小将演绎少儿版《牧羊曲》
马勇:回望历史 烛照今昔
绿叶对根的情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马勇:回望历史 烛照今昔

本报记者 秦华

近日,“百年回望——从‘丁巳复辟’谈民国初期中国人信仰危机”读书分享沙龙在郑州大摩“纸的时代”书店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马勇作为嘉宾,以“百年回望”为主题,借由“丁巳复辟”这朵中国历史大转型中的小浪花,为读者解密民国初年的政治实践对中国人的影响,并借此烛照今昔。

1917年,为中国纪年“丁巳年”,张勋在北京发生了一场政变,颠覆共和,迎回清废帝溥仪,是为“丁巳复辟”。马勇认为,这场复辟运动之所以会发生,与民国初年的政治混乱导致中国人价值紊乱有关,其缘起可以归结为“寻求意义,重建权威”“中国社会当时困扰的就是两个问题,一是寻找意义,就是中国人的意义世界在哪儿;二是要重建权威,皇帝没有了,对于当时混乱的中国来说,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政治上的和信仰上的权威”。

马勇说,丁巳复辟只是一个历史的小浪花,但正是这一朵朵小浪花,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的大潮,在今天,再谈论这朵小浪花,也有特别的意义,“其实不论是张勋、袁世凯,还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所要面对的所有问题,都是在消化工业革命的结果。尽管我们今天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但工业文明带给我们的变化仍是非常巨大,它不仅仅是指工业化的进程,而且涉及人际关系、伦理观、政治架构等多个层面的变化。”在马勇看来,中国的政治大转型,其实直到今天也并没有完成,在这个大转型当中,中国文化如何演化,都有待于我们在未来去思考、回望历史,我们便能更坦然地去面对在大转型中遇到的种种精神困扰。

据悉,马勇的新作“晚清四书”(含《觉醒》《维新》《国变》《革命》四本书)近日首度结集出版,书中,马勇首次披露三十年治学心路历程,讲述了1894~1911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了清王朝由觉醒而自救、自救失败直至倾覆的过程,为读者重新认识和思考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