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夏日时光(国画) 贾发军
“多嘴”亦非坏事
有情还是南瓜花
故乡的味道
《重返19次人生》
走西口(国画) 刘建国
男人四十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故乡的味道
朝花夕拾

♣ 孙 逗

总是时不时想起小的时候,在老家村里的生活。

那时穿的粗布衣服,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太大,是妈妈新给做的,为的是让多穿两年。小孩子嘛,长得快,那时钱紧,家庭生活也不富裕,做件衣服就要起码穿三年。至于太小吗,那定是哥哥姐姐穿过的。即使破了也没有关系,妈妈手巧,打个补丁是正常不过的事。

不到上学的年龄,就整天晃在村里。不是跟在妈妈身后当小“尾巴”,就是东家、西家的找同龄的小朋友们玩。兜里揣着几毛钱,流着鼻涕向小朋友炫耀,我有十一毛钱了。小朋友哥哥及时纠正,十一毛,那是一块一。

一块一当时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那相当于一笔巨款了。村小卖店里卖的糖球,花花绿绿的,一毛钱能买十个。不过妈妈告诉我了,小孩子不能自己在背着父母的情况下去乱买零食吃。否则就成了馋猫丫头,长大要嫁不出去的。

我那时很听父母的话。父亲在县城上班,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好几口,还有老家的奶奶。妈妈总是把钱恨不得掰成几瓣花,就那样,我家还是只有在来了亲戚的情况下,才能吃到白面食物。

村里来了卖瓜果梨桃的,邻居家孩子们会瞬间把货主包围住。大人给买不给买的吧,都会眼巴巴地一直等货主出了村,目光送出老远才散。我妈则是把我们几个娃圈在家里,不让我们出门口。妈妈跟姥姥说,不能惯得我们一听门外来了卖吃的,就朝外奔,围住人家卖货的是很难堪的。不过我妈每次去镇上赶集时都会或多或少地给我们买点小吃食。她自己则一点都不吃。我们把好吃的强塞到我妈嘴里,她只是象征性的吃一点,说她可不爱吃这个了。

傍晚时分,家家户户房顶炊烟升起。过不多会儿,村里就有稚嫩的童音高声叫起:爸爸,回来吃饭了。这个童音刚落,就会有一两个或者更多个稚嫩的童音在村庄里的四处响起:知道了!

先前叫爸爸回家吃饭的那孩子不干了。会骂答他声的孩子。答他声的孩子也会还嘴。于是,一场不见面的高空嘴斗开始拉开帷幕。直到听到一个大人的声音出来训斥自己家的孩子,那几个参与的孩子也就顺势熄火。各回各家。

到了上学的年龄,穿着那或大或小的衣服,背着妈妈现缝的书包去村小学校上学。后面一不留神,就会被家里养的狗跟了脚。自己进教室坐到座位上了,发现同学们哗啦啦大笑。抬头往讲台上一看,吓一大跳。自家那调皮捣蛋的土狗,正直直地站在讲台老师站立的位置上,朝下眺望。赶紧去赶去驱去逐,它才极不情愿一步三回头地回家去。

不过它从不记仇。等放了学回家,大老远的,就会看到它摇晃着小尾巴颠儿颠儿地过来接了。把书包套在它的脖子上,一起回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