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多彩校园
我和我的学校
仓鼠
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校长心声:
我和我的学校

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校长的魅力,不仅在于形象,更在于人格、学识和思想。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校长?这是很多校长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一位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为了这个目标,暑假里,不少校长仍在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用脚步丈量着前行的距离,为学校发展注满力量。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校长的心声,感受他们引领下的学校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互助路小学

互助路小学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和传统的学校,现有总校、北校、锦艺三个校区。学校坚持“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幸福成长,让每一个学生能动创造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互助共进,立足世界”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勤奋、守纪、团结、进取的校风,严、实、活、精的教风,勤奋、善思、求真、创新的学风,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队风,营造了开放、民主、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

互助共进 立足世界

中原区互助路小学校长 陈卫红

在道德课堂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经过不断地论证、打磨,形成独具特色的课堂形态——“互助课堂”。“互助课堂”紧紧围绕互助路小学“教育植根于爱”的教育哲学,与互助路小学的课程规划总方案理念“互助共进,立足世界”相通,真正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互助课堂”的教学流程共分为五个环节,“自学初悟、探究感悟、交流彻悟、评价展悟、知识延悟”。每个环节都体现一个“悟”字,悟即了解、领会、觉醒、成长、收获。我们依据“互助课堂”的流程,主要凸显以小组为单位的“自学发现、探究合作、交流分享、评价反思、知识创新”五个学习策略,设计了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达到学生个性与素养全面发展的目的。

此外,我们重点对“大班额下的小组建设”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探讨,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引领教师进行互助课堂的小组建设,扎实开展教育教学的相关实践,有效改善学校大班额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人数少的瓶颈。

通过互助课堂形态的模式构建,教师把教学变非理性教学为理性教学,把教学变体力劳动为智力劳动、智慧劳动,把课堂变知识课堂为情感课堂,变“教本”为“学本”,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成为学生互助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学生的生命潜能得以激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提出教育要培养四大基本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我们正是要通过互助课堂形态的构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求知,在探究感悟中学会做事,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处,在欣赏评价中学会发展,让互助学子在“互助课堂”中互助共进,立足世界。

中原区外国语小学

中原区外国语小学结合外语特色和世界文化多元的特点,提炼出独具特色的“融”文化,先后被授予《中国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课题实验基地、河南省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基地校、郑州市创客教育课程实验校、郑州市道德课堂有效形态先进校等荣誉称号。获第38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赛区二等奖、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最佳组织奖等成绩。

有“融”乃大 合众则强

中原区外国语小学校长 李洪涛

莲发藕生,必定有根。学校兴盛,必定有魂。结合外语特色和世界文化多元的特点,我们提炼出独具特色的“融”文化。围绕“融”字,拟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及三风一训。“让世界走进校园,让学生走向世界”的办学愿景,是对学校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本着集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原则,学校将校园文化主题定为“融·世界”,七大洲的文化浓缩在校园的角角落落,校园内栽种植物达20余种,师生倚栏而坐,浸润世界文化,经历四季变化,感知生命规律。

我们提出“多元相融、人尽其才”的教师文化。名师工作坊、青蓝工程等带给教师的是认可和信任,教师节的真情祝福、趣味运动会等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高效课堂是我们课堂改革的坚定立场,我们持续开展“聚焦高效研讨,让智趣课堂绽放光彩”的教学研讨和“优秀学习小组评选”活动。同课异构、高效课堂开放周等活动,加快了高效课堂推进的步伐。我们构建了“多彩灵动课程体系”,创意衍纸、墨香童韵、英语辩论社、创客工坊、OM社团等丰富的课程资源,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作为外国语小学,我们积极开发国际理解课程。通过辩论、演讲等活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模拟联合国、外语节等活动,提升学生沟通技巧和组织能力。我们还坚持“开放共享”的办学思路,与多所国内外学校联谊、合作。

大鹏展翅,志在千里。仰望星空,更脚踏实地。有“融”乃大,合众则强是我的教育追求,我相信,它必将承载起外国语小学开放、多彩、智慧、包容的发展格局。

伏牛路第二小学

在“多彩织梦,快乐成长”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中原区伏牛路第二小学坚持多彩快乐教育,创设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倡导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七彩童年。学校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郑州市社会实践先进校”“中原区首批艺术特色学校”“中原区体育工作先进校”等。

数据驱动 奏响幻彩乐章

中原区伏牛路第二小学校长 夏晓楠

近年来,学校依托数据驱动教学,结合学校“多彩织梦,快乐成长”的核心理念,从提高学生“艺术、体育”兴趣入手,用“唤、换、焕、幻”四部曲奏响了探索数据驱动下的学校“多彩快乐”评价的幻彩乐章,使学校品牌彰显活力,使每个生命焕发异彩。

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发展,我们精心设计了融青春洋溢的踢踏操和激情澎湃咚巴拉操为一体的大课间活动,并把足球操引入大课间,全面开展足球操训练。我们的大课间在全区的展示中获得好评,一些兄弟学校和幼儿园经常到学校来观摩。围绕 “阳光体育、快乐足球”的理念,我们还把足球列入校本课程,营造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我们引导老师把课程融合思想引入课堂教学,这样便有了融语文、音乐与美术为一体的阅读课,融体育与美术为一体的风筝制作课。课堂上多学科思想的互相碰撞,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音乐、美术、体育等素养也得到提升。我们还尝试组织校内的学科整合性体育艺术活动,踢踏操、竹竿舞、啦啦操都是老师们对体育与艺术进行整合后的集体智慧结晶。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成长,根据学科特点,开发了活泼生动的特色评价项目,发掘孩子的巨大潜力。多彩体育艺术社团蓬勃发展,合唱团从区艺术节展演走向全国,啦啦操队多次参加各级比赛,踢踏舞屡次在区、市级艺术展演中崭露头角,校园足球队不断壮大……我校被命名为中原区首批艺术特色学校。

著名教育家布鲁诺说过:“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看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我们迈出了数据驱动教学的关键步伐,学校的体育艺术特色逐步彰显。展望未来,我们会给学生更大的拓展空间,使每个生命焕发异彩。

绿都城小学

中原区绿都城小学是一所年轻的高起点现代化公立小学,校园乔木灌木错落有致,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绿色植被覆盖率达45%以上,是一所会呼吸的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有教学班19个,学生近1150人,教师54人。

绿色教育 花开满园

中原区绿都城小学校长 于福云

教育是有规律的,规律需要顺应而不是想当然。我们的绿色教育即两个“顺应”、一个“营造”:要顺应教育教学的规律、要顺应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要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健康、愉悦和充满活力的氛围。为此,学校确立了“绿色教育,让生命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

课程是为学生提供绿色有机的滋养。学校确立了“体验,看得见的成长”的学校课程实施理念,全面建构绿色体验课程体系,实施课程、评价一体化。

学校依托郑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研究基地校,依据学校周边资源先后开发了《中国传统节日》《探访西流湖》《平安校车,幸福成长》三大研究性活动主题。在主题研究的基础上,课程规划小组着手对“小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学段整合课程内容,实施主题教学。其中,低段侧重《品德与生活》《安全教育》,而中、高段则侧重河南省海燕版《综合实践资源包》《品德与社会》。根据少先队活动特点,学校还打造了深受学生喜欢的红领巾课程。

结合家校资源,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了相应调整。在低年级中,增添了梦想绘本课程、亲子课程,中、高年级开设创客课程、公民素养课程、国际理解课程等,优化了美育课程、成长课程,加强了特色足球课程等。

为全面普及和推进研究性学习,学校借助家长会培训、校门口电子屏宣传、寒暑期倡导、研究性学习小组优秀学生及优秀辅导老师评选等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广泛宣传。截至2017年6月,本年度学校参与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上报中期总结的共有10项。学校还引进集阅读、艺术、课程三个模块于一身的网上课程,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要。

教育的变革,起于理念,始于课程。探索已经起步,路就在脚下,期待绿色教育成为中原品质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