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3版:十九大时光 盛世华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忘初心守情怀
现在生活最幸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现在生活最幸福
107岁
李陈氏和儿子、儿媳在一起

本报记者 侯爱敏 文 唐 强 王 璇 图

走进李陈氏奶奶的家时,这位107岁的老人正坐在卧室的床前絮棉花、缝棉衣。老人听力良好,吐字清晰,丝毫没有想象中的颤颤巍巍,见记者进来,还热情地打了招呼。

老人73岁的儿媳说,自从20年前做了白内障手术后,老人的视力就一直很好,穿针引线都是自己来。前年洗脚时不小心摔了腿,之后才开始用拐杖。平常除了洗澡要人帮忙外,吃饭、穿衣、上厕所等日常生活都能自理,天气好时,还能自己拎个小凳子下楼晒太阳。

说起长寿秘诀,老人笑道:“秘诀就是不闲着。我干了一辈子活儿,年轻时候婆家人多,几十亩地,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纺棉织布。”老人年轻的年代,女子都是要裹脚的,一双小脚不停地在田地和家里奔波,为一家人的生计努力,也养成了闲不住的习惯。

老人的儿媳说,婆婆正缝的棉裤就是老人自己的,本想给她买个新的,可是老人勤俭惯了,非要缝了再穿不可。老人在一旁接腔,“好好的,又不是不能穿。”

虽然已是107岁高龄,但每天早上起床后,老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操。老人的卧室桌子上放着一个录音机,儿媳说,每天早上婆婆要跟着音乐做一个小时的保健操。老人平时生活规律,不挑食,荤素都吃,而且很少生病吃药。老人接话说,身体健康还因为自己不爱生气,“要是经常生气,身体能这么好吗?”

李陈氏老人老家在安徽萧县,40年前从老家过来郑州和现在的大儿子一起在新密生活,2011年从新密搬到郑州。说起自己的一生,老人感慨:“现在人们的生活多好,有钱了,日子过得好,想吃啥吃啥。年轻的时候,虽然家里有地,也能吃饱,但是世道乱,不安生啊。晚上正睡着呢,一听见喊土匪来了,就赶紧起来找地方藏,玉米秸秆堆里都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算过上安生日子。如今的生活是真幸福啊,吃得好、穿得好,晚上睡得安稳。”

老人的健康长寿,当然离不开家庭的和睦、晚辈的孝顺。除了一起生活40年的大儿子、儿媳的悉心照料,大家族中其他成员的关爱也带给老人幸福和安慰。老人如今已是五代同堂,逢年过节、生日的时候,一大家子人就会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和老人团聚。老人指着手脖上的镯子说,这是孙子媳妇买的,手上的金戒指是外孙女买的。“孩子们来了,都跟我亲的不行。活这么大岁数,啥都见了,没有遗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