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你好 十一月
若将人生除以七
你读书虽苦 父母更不易
善良 是心灵至美的光芒
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
富贵怕见开花
“凫水”的风情
智能手机碎屏可自愈
鱼油到底能不能降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富贵怕见开花

王开林

荣华富贵的命运,常人想要。物极必反的哲理,智者都懂。于是乎,那些荣华到了顶点、富贵到了极致的人,内心感受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美梦成真,惧的是大祸临头。

在秦朝,李斯位极人臣,又是皇亲国戚,若论荣华富贵,他人望尘莫及。其长子李由官居郡守,回家休假,李斯为之设宴,百官前来捧场,盛况空前。李斯却从中觑见盛极必衰的征兆。

“我曾听恩师荀卿讲过‘物禁大盛’的道理。我原本只是楚国上蔡的平民,皇上不嫌弃我愚钝,将我提拔到眼下满朝文武无人能及的高位,可谓富贵到了巅峰。物极必反,月满则亏,可我还没有找到歇脚息肩的地方!”

“物禁大盛”的意思是:任何事物都必须留有回旋余地,切忌过于旺盛,过于圆满。李斯对此道理了然于心,但他又迷恋权势,患得患失。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耍阴谋,助胡亥取皇位,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祸国殃民的坏事。到头来,荣华富贵和身家性命没能保住,灭族之祸却如影随形。在刑场上,他对次子感叹道:“我想与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追逐狡兔,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永远都不可能了!”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在家书中,也曾多次提及一句民间谚语——“富贵怕见开花”,戒惧之情溢于言表。最终,他只分给每个儿子五千两白银,教导他们早作打算,自食其力。

富贵怕见开花,原因何在?富贵一旦开花,伴随的多半是骄奢淫逸,招致的多半是祸患灾殃。为了防患于未然,在自省方面,在家教方面,有识之士都要下足苦功夫。如今,我们读一读曾国藩家书、左宗棠家书,就不难发现,他们既担心自己居于富贵之乡,忘却耕读之本,又担心子孙养成纨绔习气,干出败德营生。荣华富贵变成了他们沉重的精神包袱,那些自我敲打,那些苦口婆心,字里行间全是惶恐。富贵怕见开花,真不是一句玩笑话。  摘自《今晚报》

真正的体面

小燕

《世说新语》中有段故事,说齐王司马冏任大司马辅理国政时,嵇康的儿子嵇绍出任侍中。有一次,嵇绍去司马冏那儿请示公事,司马冏安排了一个僚属之间的聚会,召集了手下葛旟、董艾等人一起商讨政务。席间,葛旟等为了给司马冏凑趣,就提议说:“嵇绍擅长乐器,您何不让他为今天的聚会演奏一曲!”司马冏听了很高兴,马上让人拿乐器来给嵇绍,谁料却被嵇绍拒绝了。司马冏不悦问:“难得大家一起这么高兴,你为什么要拒绝扫兴?”嵇绍正颜道:“您辅理朝政,行动代表朝廷尊严,更应该凡事给大家做个好的表率。我官职虽小,但毕竟是朝廷官员,吹弹演奏是乐官的事,我不能穿着官服来做。今天如果您非要让我演奏,那我只能脱下官服,换上常服从命了。”一番话不亢不卑,说得葛旟等人自觉没趣,都退了出去。

司马冏是晋文帝司马昭的孙子,又时任大司马,位高权重,所以周围聚集了不少奉承讨好之人并不奇怪。嵇绍作为嵇康的儿子,家学渊源,音乐造诣想必也是不低的。这种情形下,嵇绍似乎是顺势演奏一曲要轻松便宜,既不得罪齐王,又不得罪同僚,演奏得好或许还能在齐王心中为自己加分。但嵇绍拒绝了,拒绝得义正词严,拒绝得齐王的心腹们下不来台只好避席而去,拒绝得司马冏本人估计也十分尴尬。联想到嵇绍的父亲嵇康当初正是因为拒绝司马冏的爷爷司马昭而被杀,嵇绍的这次拒绝不能不说是大胆而冒险的。但嵇绍还是为着自己的尊严和一腔正气这么做了,于是才给我们留下这个千古风流的故事和一道永不湮灭的体面背影。

《菜根谭》里有句话极好:“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意思是人在富贵人面前,有礼貌不难,难的是还能保持自己的一份体面。其实,在权势面前更是何尝不如此?生活中,人们说起体面,往往容易想到地位、金钱、世人的尊敬等等外在的东西,其实真正的体面从来不是这些。真正的体面是自尊和自信,是坚持正义和良知,是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和永怀美好的信念,而所有这些,都无法“求诸人”,只能“求诸己”。

摘自 阅读公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