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本词典的诱惑
魁星楼
秋暖(国画) 秦英豪
童年味道
秋山行(国画) 郑爱萍
《幸存者》:大笔书写父辈青春
最美的时光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本词典的诱惑

♣ 贾登荣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镇小学附设初中班上学。那时学生使用的教材,有时开学后一两个月才能到手;更可笑的是,语文课本到手没几天,上面又发紧急通知,说要停止使用,赶紧回收。没有教材,语文课就改为学习毛主席诗词和报纸上的社论。这样的情形持续了约莫一个学期时间,语文课本才又一次降临。有了语文课本,新的烦恼也纠缠着自己。那就是,每次老师在黑板上书写一些词语提问时,我这个所谓语文尖子每次都无法准确解释出这些词语的意义;有时为了证明自己的“聪明”,便胡乱编一个释义,结果被老师狠狠批评,让我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不过,奇怪的是,一个姓何的同学,平时沉默寡言,很少说话,但在老师否定了其他同学答案后,他却举手了,然后一字一句将这些词语释义解释得清清楚楚,自然博得老师的多次称赞。

“他为什么对词语有这么清楚的了解呢?”心中的疑问迫使我慢慢对何的一举一动展开了仔细的观察。终于有所发现!原来老师在板书词语时,他总是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书翻阅,然后才举手答问。看来,秘密就在那个小书身上。一天,趁他走出教室后,我赶紧跑到他的座位打开他的书包。书包里,有一本《汉语成语小词典》。翻开一看,好多词语的释义,都全部在其中呢!原来是这个“宝贝”帮助了他。这天放学后,我找到了他,希望他把《汉语成语小词典》借给我抄一下。不过,他按住书包,一个劲地摇头。第二天,我从家中带了一本《林海雪原》,表示和他交换。这,终于得到了他的同意。不过,在我抄写了20多页内容后,他把《林海雪原》还到了我手中;按约定,也只有把《汉语成语小词典》恋恋不舍地还给了他。当再找他交换时,他告诉说,词典让他父亲收回去了。

这以后,我心中产生一个念头,也要拥有一本《汉语成语小词典》!今天买一本词典,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无论是实体书店还是网上书店,品种繁多,任你挑选,而在那时,却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就在我初中快毕业时,语文老师在班上宣布说:《新华字典》重新出版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无比兴奋,缠着母亲要了五角钱,利用星期天,一大早步行三十里,赶到县城。在正街的新华书店门口等啊等,已经是正午时分了,门仍然紧闭。一打听,才知道书店员工今天在参加学习,不得开门;第二周,又是起了个早到县城。新华书店依然是铁将军把门。又过了一周,我第三次进城。终于,在书店的门上看到一张告示,下午三点开门营业。我守候在书店门口,眼睛一眨也不敢眨,生怕错过了时间。终于,门开了。一问,真还有《新华字典》。我马上掏出皱巴巴的钱,购买了一本字典。然后揣在怀中,踏上返家的路。到了离家还有五六里路的松树梁时,天就黑了下来。当山风在背后呼呼作响时 ,好像是人在哭泣,吓得人浑身冷汗直流。好在不一会儿,传来了说话的声音,另一路夜行者给我壮了胆。回到家,饥肠饿肚的我,就在煤油灯下,翻阅这本字典,吮吸其中的营养。

接着,我又想购买一本《汉语成语小词典》。遗憾的是,不但县城的新华书店寻觅不到它的踪影,连我向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新华书店邮购图书时,回答也是没有。直到1981年,在一所中学担任语文老师的我,才在新华书店看到了心仪已久的《汉语成语小词典》,然后赶紧买了回来。

可以说,是《汉语成语小词典》,让我知道了工具书对于学习的辅助作用;是《汉语成语小词典》,打开了我内心深处对书的迷恋。从此,痴情一生总爱书!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