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杨丽萍 文/图 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就肯定听说过张发财。他那版出了名的“五花肉”水墨图,可是让人大开眼界:原来山水画中竟藏着这样的食物美学。昨晚,张发财带着他的新书《人五人六》做客松社书店,与本地读者们展开一场极具颠覆性的趣味对话。做设计的张发财如何成了历史作家?这一次又有哪些历史名人被他“大快朵颐”?活动开始前,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张发财原名陈芳茗。 1999年,和朋友们玩起了QQ聊天的他,望着满眼的慕容雪村、潇湘公子,颇为不屑,于是他搜了个最多的姓,找了个最白的词,组合成了自己的网名——张发财,并沿用到了今天。 或许从把网名定为张发财的那一刻起,他的个人风格就悄然形成了。从《一个都不正经》《大家都很2》《历史就这七八样》《十三不靠》,到如今的这本《人五人六》,诚然全是张发财这个有趣的灵魂在斗转腾挪、兴风作浪,这个有趣的灵魂是如何形成的? 这得从那个不得志的陈芳茗说起。 与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相似,陈芳茗的父亲也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有天能成为像爱迪生一样的发明家。但那时的陈芳茗哪懂得做发明家的好处,只知道为了当个发明家,他的童年只有看不完的书本,甚至连最喜欢的画画都要让步于此。 长大后,发明家没当成的他却成了个画家。可有一次,张发财看见一幅油画,画中的鸽子很霸道、很漂亮。他暗想:如果自己40岁能画出如同这幅画般的气场就行了。后来他发现这幅画是14岁的毕加索画的,顿时心灰意冷。 “画画作为爱好就可以了,我设计的天分还是不错的。”于是设计师张发财诞生了。 写作一开始是张发财在创作之余的排遣。在张发财看来,设计和写作是两个范畴,但都是让自己很享受的事。不过,虽然已经出版了5本书,但他还是觉得自己的作家头衔有些缥缈,“我觉得作家应该是严肃的、投入的,但我似乎并不这样。” 身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和历史作家,张发财写作的心态很轻松,在他看来,选择大众熟知的历史人物,读者会更有阅读兴趣。虽然他书中的绝大部分人物,都能从历史上找到原型,但却又似是而非,因为每个人物都被“脑洞”大开的张发财“煎、炒、烹、炖、烤”,散发着浓浓的“趣”味。 比如新书《人五人六》,不仅延续了以往每本书中的数字元素,也延续了对历史人物不为人知趣事的解读,有“女酒鬼”李清照、“邋遢道人”张三丰、“狂僧”一休,还有喝咖啡的鲁迅、“被泼脏水”的尹志平等,在嬉笑怒骂间,张发财为读者讲述了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一如既往的轻松、诙谐、幽默,让人笑不拢嘴。 喊着“创作跟别人一样的文字垃圾干嘛”的张发财,写字也不全是靠“脑洞”。有时为了一句一笔带过的话,他要翻上好久的资料。“书要看透,做学问要认真,这是最基本的历史素养。张发财管自己的写作叫“有理有据的调侃”。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