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跑出教育均衡发展“加速度”
打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市:
跑出教育均衡发展“加速度”
新郑市新华路小学版画课程
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3D打印课程

本报记者 赵文静

率先实现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免费教育,连续26年高考成绩位居郑州县市首位,创出普通高中均分生源的“新郑模式”…… 近年来,新郑市遵循教育规律,促内涵式发展,跑出教育均衡发展“加速度”,赢得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等一连串“国字号”荣誉。

特色建设提内涵

用铅笔在吹塑纸上画稿,笔尖着力扎出疏密有致的纹理,把水粉颜料涂在底版上,覆上色卡纸固定好,滚压片刻静待均匀上色,对印而成的版画便跃然纸上……在新郑市新华路小学的版画馆里,一堂以“黄帝故里文化”为创作主题的版画课正在进行。

“版画很简单,很有趣。吹塑版画、橡胶版画、槿枫版画……我想学的还有很多。”4年级3班学生刘佳宁掰着指头数道。

早在1998年,新郑市的版画教育就闻名全国,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版画教育之乡”。 新华路小学是新郑市最早将版画作为特色的学校之一,自1993年建校之初,便提出“以课外文体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路,把版画作为特色,走特色兴校之路。2010年,新华路小学承办了全国首届“同根同源 共谱华章”少儿小版画作品展。2015年,新华路小学教师和20多名学生共同创作的“和谐盛典”版画走进人民大会堂,被作为礼物送给丹麦大使。

“版画只是学校‘兴趣自助餐课程’中的一项,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人文素养类、思维训练类、技能类等50多项校本课程,多元化的课程能够扩展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新华路小学校长刘松山告诉记者。

新郑高级中学的“激情教育”、实验小学的“科普教育”、梨河镇绰刘小学的“童话教育”、郭店镇初级中学的“乒乓球教育”…… 通过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内涵水平,“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局面初步形成,成就了新郑教育“多元竞美、百花齐放”的靓丽风景。

课堂改革增魅力

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是新郑新区的第一所公办小学,2013年6月开始建设,2014年8月投入使用,短短三年多时间,学生人数由原来2个农村教学点合并而来的300多名,增长至2000余名。

走进第二实验小学的课堂,你会发现排排坐的场景不见了,孩子们三人一伙或四人一组,进行自学自问、共学互问和群学追问。

在第二实验小学校长王艳看来,主宰课堂才能主宰学习,主宰学习才能主宰成长,解决儿童学习积极性的办法是把学习还给儿童。

眼下,“让儿童走向前台,站在中央”的课改实验正在第二实验小学有序推进。“伙伴课堂”以“伙伴式互学小组”为单位,正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自主、合作、分享建构的过程,努力建设一种平等依存、互助互利的伙伴式新型师生关系。

据了解,新郑市在各中小学校大力推行课堂教学形态构建活动,引领学校将课堂教学与学校的核心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富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形态。

实在投入夯基础

近年来,新郑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每年把教育重点工作列入政府为民十件实事中。2012年以来,新郑累计投资近6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90余所、幼儿园38所,校舍总面积30余万平方米,新郑市第一中学、新郑市崇文中学、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新郑市弘远路幼儿园等一大批现代化学校的投入使用,有效促进了均衡教育水平的提升。

今年,新郑出台了《新郑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对乡村教师给予每人每月700元、500元生活补助,并对乡村校长(幼儿园园长)分别再给予每人每月300元、200元补助;将高中班主任生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500元,初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300元。

新郑还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在足额拨付上级追加公用经费的基础上,又安排了每生每年小学60元、初中70元的公用经费,从2014年起进一步提高到小学70元、初中80元。教育费附加征收率、拨付率连年达100%,办学条件改善性投入逐年增长。

新郑在今年教师节专门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中小学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同时,投入8000万元,在年底前完成全市中小学校班班通更新换代。

均衡发展逐新梦

如何在城镇化转型过程中,持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新郑市来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均衡普惠”和“优质特色”,是新郑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两个着力点。

学前教育阶段,社区建设与幼儿园建设同步匹配,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和民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区域内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之间更加均衡。

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新郑早在1997年就启动了“给初中分配名额,为高中均分生源”的中招制度改革探索,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初中比例达到了100%。将所有计划内学生全部平分,考生不再选报志愿,录取时按照成绩、男女生比例等因素将考生名单通过计算机分成若干等份,由各普通高中学校按所招计划人数抓阄抽取,这为新郑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全面落实12年免费教育,每年约有1.5万名高中生受惠。

“新郑现在共有5所普通高中。由于生源质量大体相当、教师资源基本均衡,促进了各普通高中之间的竞争发展,确保了高考成绩连续26年居郑州县市第一名的位次。”新郑市教体局局长刘奎志高兴地说,今年新郑市应届本科一批上线首破千人大关,实现了里程碑式突破。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刘奎志表示,新郑市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建设全国一流教育现代化城市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