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名流故事
书架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不动产
尽力而为 是对自己的敬意
美文闲读
菜市场的江湖
乡愁是味觉上的思念
粗粮并非人人皆宜
换位思考才是相处之道
芦荟原汁别乱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菜市场的江湖

贾飞黄

半日闲谭

我始终认为,在水泥浇筑的沉闷城市里,最有江湖味道的,是菜市场。

菜市场名义上是人与菜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道。三斤二两,一块八毛,构成了推动人们互相碰撞的筹码,在一买一卖之间,江湖就波光粼粼了起来。

我对菜市场的概念,萌生于在家乡的童年。卖肉的永远是菜市场里最壮实的汉子,提着剁肉刀吆五喝六的气派让人想起“仗义每多屠狗辈”的掌故,剁排骨时把棚子都震得瑟瑟发抖;卖蔬菜的多是大块粗布铺地,蔬菜堆放其上,卖家蹲着叫卖“看这小白菜,新鲜”“土豆,全是新土豆啊”;卖豆腐的斜挎在三轮车上显得安静得多,湿漉漉的屉布下面满是白玉砖一样水灵灵的豆腐……百人百业,百姿百态,无穷尽的新鲜货和新鲜人,是江湖本来的姿态。

江湖儿女日常过招,甫一照面,互通了来意和报价后,买家便以“隔壁家比你家便宜”起手。卖家不慌不忙,知道此处的不满乃是虚招,若真不满早已拂袖而去,有此一问便是有意,于是便以“不可能我们这可是正经玩意你掂掂”接招。若是应对得令买家满意,便可真刀真枪地杀价一番,从元争夺到角,从角争夺到分,几回合快拳短打,最后多以成交告终——不然岂不是浪费了工夫——然而过秤交割时,又有角力之处:时而吊起秤杆示人,“二斤六两高高儿的,算你二斤半”,意图收买人心;时而手口飞快,“四斤整四七二十八再加点凑三块钱儿的吧”,说话间三块钱的货已在秤上。有时是心机算计,有时是快人快语,如何分辨,又是各凭本事、各见道行。

江湖尚礼,而礼数则往往在看似无用的冗节之中。“新鲜吗”“保证新鲜”——难道买家还会告诉你不新鲜?“你这秤可别给我缺斤少两啊”“哥那你放心”——难道缺斤少两还会事先告诉你?但买家“明知故问”了,卖家也不会因此恼怒。双方心有灵犀地以这种点到为止的交锋,延续着江湖里微妙的仪式感。这徒具形式的小小斗智,在娱乐匮乏的年代,成为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常里那片刻的游戏人间。 摘自人民日报文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